臺大新生入門書院[愛習一點靈] 讀書方法及學思歷程

大氣系林依依教授

今天很高興來和大家分享一些學習的心得。我比各位早 20 多年進入臺大,因此今天是以一個學姐的心情來分享我的感想,給大家做參考。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大學讀的是大氣系, 1989 年從臺大大氣系畢業之後,憑著一股浪漫情懷與傻勁,去到英國劍橋大學讀遙測學,用人造衛星來觀察南北極冰層的變化;接著與在英國認識的先生結了婚後,去到新加坡大學衛星遙測中心當了幾年研究員;2000 年回到臺灣,先在國科會的海洋研究中心工作,至 2004 年再回到母校大氣系任教,現在的研究是用衛星來研究颱風、海洋交互作用及火山、海洋交互作用等議題。雖然投入研究工作已久,我從不自認是專家,而是個永遠的學習者。

Curiosity Drives (好奇心驅動)和大家分享 University 這個字的意思。我查了一下,意思是「A place for many scholars and teachers」,也是 「a place for advanced research and learning」,而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裡的理由。大家知道 <愛麗絲夢遊仙境> 這個故事嗎?書中其中一張插畫,是小女孩看到簾幕後面有扇門,通往一個新奇未知的世界,等著她去探索。而這也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以我自己為例,直到今日,我每天的心情都是非常的好奇,舉凡沙塵暴、颱風、全球暖化等,大氣環境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即使於 20 年後,仍然讓我覺得非常地興奮。之前我所開一門「地球環境概論」通識課,要求同學依照自己的所學,寫一篇與課程相關的報告。結果報告成績最好的是一名歷史系的同學,他蒐集了歷史上和颱風相關的詩詞歌賦,加以考據,發現原來古代中國不稱颱風,而是颶風,以此寫成了一篇很棒的報告。另外一位圖資系同學則是研究童書中有多少和全球暖化相關,找出了五千本書來,也相當有趣。因此,任何一門科目都能找到很有趣的題目去探索。

大學應學的關鍵能力接下來為各位整理出幾點對我幫助很大的關鍵要素,和大家分享: 1.Critical thinking:注意,請不要把這個詞翻譯為批判思考,因為這不是一個正確的翻譯。Critical thinking 才能 make sound judgment。大學和國高中填鴨式的教育不同,需要學習自我判斷的能力,尤其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正確且有效率地判斷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資訊是最重要的能力。這不是功課好壞的問題,而是一個人能否擁有清晰思路、正確判斷、勇於行動的能力。而要得到答案,必須養成長時間思考的習慣。舉牛頓為例,當他開始思考蘋果墜落的問題時,和各位一樣只有十八歲,但從他發想到成書,期間整整過了 20 年。因此,Critical thinking 是一種生活態度。2.Being independent,mature and strong-hearted:獨立、成熟、堅強。老實說,大學時代,我從來都沒得過書卷獎,因為總有比我更用功的人,在考試上會贏過我;但即使沒得獎,只要有機會去 explore (探索) 自己喜歡的學問,也能很開心。而沒有想到,後來因為好奇心的驅動所給我的回饋是我當年沒有想像得到的。另外也和大家分享一個我人生中重要的教訓:在我剛到英國念書時,一直不見指導教授的蹤影,秘書叫我去收信箱裡的信,信中老師只有推薦我讀一篇短 paper,然後秘書給我一張桌子要我自修。那時我覺得很錯愕,只好每天都去讀這篇 paper;paper 讀完了,再依其他同學的建議,從 paper 中找其他 reference 延伸閱讀。一個月後老師終於出現了,但每次見面只打個招呼又消失了。為了表達學習的熱忱,我只好每週都自己準備一些研究成果,去敲老師的門請他指點,但得到的也只有「Good. You may continue your research」這類的回應。過了幾個月後,有天老師突然把我叫進門,說我該考慮自己可能不適合念劍橋,還是回家去吧。我聽了簡直晴天霹靂,當場流下淚來!後來我問老師為什麼,他只講了一句話:「Because you’re not independent enough.」這對我的人生是很大的打擊,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常會抱怨這個學校給我的訓練不夠多、這個老師教的不夠好,但是若一直期待別人來好好教你,永遠都無法培養自己獨立的能力。真正重要的是調整心態,自己主動去學習。試想,高中補習班提供的是制式的答案,才有得補,但如果要學高深的、最新的學問,怎麼可能有制式的答案?只能靠自己來學、靠自己解決問題。舉法拉第為例,因為家貧,他沒有讀過大學,只能在校園外面的印刷店做事。但他努力研讀別人託印的書籍、勤做筆記,後來鼓起勇氣寫信給一位教授,這位教授給了他來實驗室工作的機會,才開啟他科學研究的偉大道路。3. Interest, diligence, & perseverance:興趣、努力、堅毅不拔。找到自己的興趣非常重要,因為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能持久。以火箭的發明者 Robert Hutchings Goddard 為例,華盛頓 DC 有個 NASA 很大的衛星研究中心,叫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便是以他為名。他曾說:「The dream of yesterday is the hope of today and the reality of tomorrow」 (見張文亮著〈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校園書房出版社)。他從小就夢想將火箭射到太空去,也因為他有這樣的夢想,並努力持續地嘗試,才有今天的太空和衛星時代。臺大現在有提供雙主修、輔系、轉系的機制,很自由,建議同學可以試著去找出自己的興趣,或是先找出自己沒興趣的,若興趣不在學術也沒關係,因為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就能持久。除了興趣,持續的努力也很重要。諾貝爾獎物理學家費曼 (Richard Feynman) 曾說,沒有所謂天賦奇才,只有對自己的興趣認真學習的一般人;而他自己也只是這樣的普通人。(費曼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lr8sVailoLw)除此之外,培養世界觀 (Global perspective),並且打好基礎 (Solid fundamentals) 也很重要。例如英文和各系的核心課程就是應備的基礎能力。好的基礎可以幫助你走得更遠,但別忘了要同時保持開放的心胸 (open-mindedness),並可多方嘗試跨領域的事物 (cross-disciplines),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例如公衛領域可以和大氣領域結合,研究全球暖化後蚊蟲孳生造成的傳染病問題。另外,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時間管理 (healthy balance + time management) 也很重要。去年我在新生專題課程收集問卷,發現新生最大的困擾是睡眠時間不足,原因是時間管理不佳。最後,態度 (attitude) 也是不可輕忽的關鍵。之前曾有知名神經科學教授批評臺大學生上課時睡覺、吃飯,是尸位素餐,我個人覺得這件事無關對錯,因為有些同學可能是因著趕課來不及用餐,所以在課堂上吃東西,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吃東西是因為無聊、打發時間,就會阻礙課堂學習,則不恰當。畢竟臺大使用了很多的社會資源,自然肩負了很多的社會期待。The more is given, the more is expected. 健康的期待也能鞭策我們向上。關鍵是,我們應以 professional attitude 去回應這些期待,並能自我反省。從臺灣去到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曾說過:「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為了幫助更多人,甚至要比別人更勞累,這樣好命才有意義。」 (見連加恩著〈愛呆西非連加恩──攝氏45度下的小醫生手記〉,圓神出版社) 清華大學林小喬教授也曾說:「在努力求知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品格的鍛鍊,和內在智慧的提升。因為唯有良善的品格,我們也才會真正喜歡自己,我們的成功才能對人類帶來正面的影響。」(見天下文化出版的〈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52封信〉)

最後,我想以我心目中的「臺大寶寶」來為演講做總結,並與各位共勉: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快樂的臺大寶寶,擁有世界觀,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想,還有一顆感恩而堅強的心。雖然未來可能會遇到挑戰或挫折,但在臺大所學的一切將我們變成不倒翁,使我們能努力往前衝,並且幫助別人。今天簡單地與大家分享以上這些個人心得,祝福大家都能找到夢想,勇往直前。

時間: 2010/09/09 (五)整理:黃坤賢 (臺大物理所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