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教授:哀愁不能永久 正向思考跨出框架與對話

森林系為了讓學生更了解當今社會脈動,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一系列的森林講座。3月28日揭開此講座序幕的是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他和聽眾剖析臺灣的國土保育問題,分享在美麗與哀愁過後,如何積極對國土規劃提供良藥。這是李教授卸任內政部長之後首次公開對一般師生大眾的演講,因此格外受到矚目,林一教室的所有座位和走道都坐滿了認真關心臺灣土地的聽眾。

李教授在年初雖已卸下內政部的重擔,但放心不下的是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與憂心,殷切期盼國土計劃工作之繼續推動與落實。他提到臺灣這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是千百年來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園,幾十年的揮霍,我們已耗盡了後代子孫的資源,再加上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極端氣候變化,使得這問題益形險峻。如何看清問題的本質,腳踏實地並專業地去面對問題,我們還是有機會駕著這百孔千瘡的船,安然渡過這場風暴。

李教授提到,首先我們必須認真思考臺灣這塊土地的容受力問題。在資源(尤其是水資源)、災害潛勢及生態條件限制下,仔細評估臺灣北、中、南、東部,山區,海岸及離島各能住多少人?可容納多少工業區?農業區應該坐落在何處?山區及離島的定位是什麼?適合哪些開發行為?如此我們方能在開發及保育間尋求平衡點,明智且永續地使用這塊土地。其次,將土地容受力評估資料反映在國土計劃、區域計劃及都市計劃上,重新檢討土地的使用標的及使用強度,將居住在高危險潛勢區的民眾及公共建設有計劃地移轉到安全地帶,將已超過土地負荷的經濟行為及公共設施進行適度的調整。第三,落實低衝擊開發,平衡開發與保育。在國土規劃的執行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新巿鎮建設,舊巿區恢復,生態敏感區之復育工作,此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落實低衝擊開發的精神。

最後,李教授以「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跨出框架(out of box thinking)與對話(dialogue)」做為結語,強調哀愁不能永久,美麗要長留,國土規劃需要科學研究的數據,思考問題要從大方面並跨領域著手,因而統整與對話就非常重要,這其實也反映了在人生中不論面對任何事情應有的基本態度。未來森林講座將持續邀請重量級的講者來分享他們的專業與人生經驗,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