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付梓

臺大出版中心近期出版錢新祖老師的代表作《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此書為「錢新祖集」的第三冊,也是最後一冊。「錢新祖集」的前兩冊分別為《中國思想史講義》以及《思想與文化論集》,前者是錢老師授課的講稿,後者收入其中英文論著共二十六篇。《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原本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於1986年以英文出版,原書名為「Chiao Hung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Ming」,此次出版的是該書中譯本,由錢新祖老師的門生宋家復教授譯成中文出版。

該書雖以焦竑一人的思想為焦點,但絕非一般意義下的思想傳記,而將焦竑思想作為明中葉以來新儒思想內部演變的縮影,凸顯中國近代思想史自晚明至於前清的發展特色與重大轉折。全書透過對於焦竑思想的系統性以及其在晚明與清代初期思想脈絡中的「時空性」之分析來探討傳統中國近世思想史上的三大問題:一、晚明新儒學者內部「三教合一」運動的獨特性;二、程朱與陸王之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三、清代初期「漢學」的「論述意義」。這三大問題息息相關,所顯示的是新儒內部思想的「重構」。

錢新祖老師是臺大歷史系的校友,他自歷史系畢業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於芝加哥大學、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校任教;並協助創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與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也是《當代》、《臺灣社會研究季刊》創刊時期的靈魂人物。他在一九八○年代率先將當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入中國思想研究領域,對中文世界的人文社會學圈產生廣泛影響。其所譯鑄的「時空性」、「相互主體性」、「比較分析的措辭」等重要觀念用語至今仍膾炙人口。

錢師母梅樂安女士在〈臺北,香港,芝加哥──錢新祖先生行述〉文中提到,錢新祖老師常自稱自己是遊牧民族,「隨處為家,出入不同文化」。錢老師確實以「遊牧」的心態自居,在莊子哲學的影響下,主張在一個沒有固定中心的宇宙中安身立命。他在1987年發表的〈佛道的語言觀與矛盾語〉文章中指出,「一個有固定中心的宇宙也許能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所以有人要尋根,也有人渴望著回家,許多人都希望自己不是無根的浮萍」,「可是,對莊子來說,這種由家和根所產生的安全感,是一種自欺欺人而又能惹事生非的幻覺,莊子認為我們宇宙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我們可以也應該用來作為安身立命的中心是一個『環中』的無中之中」。這就是錢新祖老師留下的思想遺產,一汪能夠兼容並蓄的思想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