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43:虹彩叩頭蟲〜森林中的寶石

叩頭蟲為一群特別的甲蟲,牠們的前胸與中胸間具有特殊的關節,前胸腹板向後延伸一根刺狀突起,而中胸腹板具有容納突起的溝槽,一旦被捕捉時可以利用該關節使前胸大幅度的彈動,看起來就像叩頭一般,某些大型種類能同時發出清脆的聲響,如果將其腹面朝上,牠也可以利用這關節產生的彈力,使自己翻身。

虹彩叩頭蟲(Campsosternus watanabei Miwa),又稱為渡邊式大青叩頭蟲,是由日本學者三輪勇四郎於1927年發表的新種,臺灣特有種,也是目前唯一保育類的叩頭蟲 (二級保育類);此種為大型的叩頭蟲,體長約30-40mm,觸角為長鞭狀,體色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前胸背板稍微偏暗,且兩側具有一對橘紅色條紋,腹部兩側為略帶金屬光澤的紅邊,翅鞘末端頗為尖銳;本種主要分布於中海拔山區,北部有時也能在低海拔看到;幼蟲生活於朽木中,主要為肉食性,會取食其他木頭中的昆蟲如鍬形蟲、金龜等幼蟲,成蟲為雜食性,會吸食樹液,偶爾也會捕食其他昆蟲如蛾類;在過去臺灣昆蟲藝品大量外銷的年代,此種叩頭蟲因為外觀艷麗,經常被捕捉製成標本,儘管目前外銷昆蟲的產業已然衰退,但依然容易受到注目及採集威脅,以及部分山區開發造成的棲地破壞,故經過評估後列為二級保育類;另坊間因為外觀體色相近,常將其與彩豔吉丁蟲(Chrysochroa fulgidissima (Schönherr))混淆,但叩頭蟲的大顎較尖銳,前胸活動角度大且後緣具有一對向後的尖刺,吉丁蟲大顎較厚實,前胸活動角度小且不具尖刺,在野外時可以多加注意以免誤觸法網。圖/文:昆蟲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