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子醫生用歡樂療癒病痛

(記者/廖昱涵)

說到「醫生」,小孩們大概都免不了害怕的心情,因為醫生往往連結著生病的記憶。但在臺大兒童醫院的小病人卻很反常,他們一直期待一群「醫生」的到來。每逢星期二、四、五這三天,會有打扮鮮豔、戴著紅鼻子的小丑醫生來到病房,用快樂的表演代替打針和吃藥。病房裡不時傳出打鬧聲與笑聲,似乎暫時融化了醫院原本的冰冷氣氛。

●以表演治病的新品種醫生●

小丑醫生在國外已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在臺灣醫院生態系內,卻還是「新品種」。臺大經濟系校友、現職為沙丁龐客劇團藝術總監的馬照琪, 2014年在中華民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資助下,遠赴巴黎的「微笑醫生協會」,進修專業小丑醫生課程,包含表演技巧及相關醫療知識。自去( 2015)年七月起,馬照琪以自己的劇團,開始於臺大兒童癌症病房演出,臺灣的小丑醫生就這麼誕生了。

回想紅鼻子醫生計畫的初衷,馬照琪說動機很單純,只是想要「把表演藝術帶到劇場外的地方,讓無法接觸外界的病人,也能感受藝術帶來的療癒。」

15年前,在國外留學的馬照琪就曾看過小丑醫生。這讓矢志成為小丑的她十分羨慕,也想到臺灣並沒有這樣的表演。她認為,藝術應該要主動親近民眾,更別提因為身體病痛而無法到劇場的觀眾。因此,她將最愛的小丑表演與公益結合,為這些病童打造量身定做的行動劇場;馬照琪認為,雖然小丑醫生不能為病人消除生理上的疼痛,至少可以為他們帶來精神上的舒緩。

馬照琪和法國小丑醫生 Luc Ducros,經過幾個月的排練後登場,他們的搭檔演出獲得院內一致好評。因為有小丑醫生的逗趣演出,醫院裡的小病人都會乖乖配合療程,在表演當天起得特別早,為的就是見上小丑醫生一面。

已分別在法國和臺灣都有表演經驗的馬照琪發現,小孩子遇到小丑醫生都很開心、也很期待。這或許是小丑醫生能跨越國界、種族,成為歡笑特效藥的原因。

●新血加入 壯大小丑陣容●

有了這個好的開始,於 2014年透過 flyingV募資平台,成功募得初步的營運款項,預計一年演出 100場。他們為此招募新血,臺大戲劇系畢業的張雲欽、目前仍在學就讀的曾桂芳,兩人在徵選時脫穎而出,也一起加入表演行列。

張雲欽和曾桂芳大學四年都念戲劇系,在畢業製作中也以「演員」身份畢業,「小丑醫生」這個角色對他們兩人來說,卻沒有想像中駕輕就熟。他們兩人表情相似,微皺著眉頭一起說:「要花很長時間練習!」張雲欽表示,過去學的都是「寫實表演」,是一種具邏輯、反應現實生活的表演。但戴上紅鼻子後,不用複雜的演技,只要抓住一個笑點無限延伸,就是小丑表演純粹、卻又能讓人快樂的秘訣。

「必須把所有情緒都表現出來,是很外顯的即興表演方式。」張雲欽說,表演看似簡單,但要迅速對環境反應,讓學了四年戲劇的她們,也覺得吃力。

而每個小丑都有不一樣的性格。張雲欽扮演的小丑 Nunu個性天真,常常出糗;曾桂芳的小丑 Hi-Chew則是有點小聰明,愛捉弄夥伴。她們兩人回憶第一次踏進病房表演的情況,曾桂芳說,因為已有馬照琪和 Luc打下的基礎,小朋友都很期待他們到來。「沒有想像中可怕,」曾桂芳笑著說,加上家長們都釋出很大的善意,會主動跟他們說明孩子的狀況,也會鼓勵孩子和小丑醫生玩,甚至一起加入。「家長跟護士也玩得很 high!」曾桂芳與張雲欽相視大笑。

其實,整個醫院都算是小丑醫生的「責任範圍」,包含辛苦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與家長。只是依照年齡的不同,小丑醫生會施以不同的「療程」。面對病童,大多會採取音樂、手偶等較少語言的肢體表演,以配合兒童的認知程度。而對成人表演時,就能多一些口語交流,例如她們曾經有一名 29歲的病患觀眾。「我們的表演不分年齡啊!」曾桂芳自信地說。不過,成人病患看到小丑醫生常會覺得尷尬,搖手表示不需要。通常小丑醫生會繼續表演,一樣逗得他們哈哈大笑。

●用強大的心靈支撐笑容●

對小丑醫生來說,一旦戴上紅鼻子,就意味要收起個人情緒,盡力散播歡樂。但眼看孩子病情出現變化,心情不免受影響。這時,另一個小丑就會上前主導表演,讓夥伴有時間調適心情,這也是為何小丑醫生要以兩人一組進行的原因。張雲欽回憶,有次與一個光頭男孩玩球,當男孩把球遞過來時,發現他光溜溜的頭上佈滿針孔。因為長期打針,導致手臂血管萎縮,需要找新的地方注射。講到這,她的語氣越來越沈重:「那時心揪了一下,但還是會回到表演的狀態。因為當下著重帶給他們快樂,事後想起來很感慨。」

如今,臺大兒童癌症病房,時常傳出笑聲。幾個月表演下來,小丑醫生為病童帶來歡樂,同時也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過程。曾桂芳表示,因為還在就學,課堂上免不了競爭,也常常會自我懷疑。但在醫院時,就是很純粹地跟人互動。表演本來分成臺上、臺下,隨著熱絡的交流,原有的界線區隔也消失得一乾二淨,只留下互動中的真誠。

●友善醫療 醫病家屬三方受益●

小丑醫生能在臺灣誕生,不能不提重要的幕後推手,正是臺大小兒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 10年前,正在美國進修的呂立,在波士頓醫院看到了小丑醫生的蹤影,這讓長期推動「兒童友善醫療」的他十分憧憬,一直希望能將此帶進臺灣。

呂立表示,由於兒童不善表達,所以在醫療的旅程中,更需要友善的環境支持。他認為要打造兒童友善醫療環境,必須從硬體、軟體著手。硬體指的是以兒童為出發點的環境設計,如改造護理站以符合兒童視野的高度;軟體則是指小丑醫生、藝術治療等醫療服務;呂立認為,醫院為兒童貼上可愛貼紙的做法不夠全面,未來需要軟硬體相互搭配,才能把兒童看病的緊張感降到最低。

其實不只兒童,所有年齡層的病患都需要友善的醫療環境。呂立認為,臺灣在這部分並非完全沒有,只是仍有待加強。推行友善醫療環境多年的他感嘆,最重要的是「觀念」,要有這樣視角的人、且願意去執行,才是最難得的。

2014年,身兼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執行長的呂立和馬照琪接洽,終在去年實現心願,把表演帶入兒童癌症病房。而家長、醫護人員的高接受度,也讓他對於小丑醫生的推行更具信心。呂立表示,癌症病房內的氣氛不免沈重,更時常傳出哭鬧聲,醫護人員也背負龐大壓力。有了小丑醫生進駐,短時間內已成功扭轉病房氣氛,舒緩醫護的疲勞。

工作已有 20多年的護理師胡麗敏認為,小丑醫生來到醫院後,真的帶來不少幫助。她表示,對於醫護人員來說,小丑醫生扮演分擔工作、轉移注意力的角色;還能讓打針等疼痛的醫療行為,進行得更加順利。胡麗敏打趣地說,她常常對兒童病人說:「你要趕快吃藥,小丑醫生才會來找你。」她說,用這招對付不聽話的小病人,非常管用。

●讓笑聲不停歇●

不到一年的時間,目前小丑醫生已經踏出臺大醫院,往臺中邁進。馬照琪對於現有的進度非常感恩。「我的願望就是能夠永續經營,」她堅定地說,心裡想著這個看似簡單、卻又艱難的任務。

因為在臺大醫院有了愉快的合作經驗,沙丁龐客劇團正積極在臺灣籌劃「紅鼻子醫生協會」,讓此計畫能夠有資金繼續營運下去。馬照琪表示,今年六月將培訓第二波小丑醫生。她希望藉由大家的努力,讓紅鼻子醫生成為全臺灣醫院中,隨處可見的美景。

(責任編輯/邱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