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嗚?醉月湖有食人魚?專家來說明白

10月7日 PTT上出現一篇文章,說醉月湖抓到了疑似食人魚的魚類,引起許多網友驚乎連連,直喊「太扯了」、「塊陶啊」,並批「哪位白痴亂放生」,還呼籲不要到醉月湖游泳。那麼,醉月湖真的有食人魚嗎?

自 2014 年 11 月以來,本校總務處委託生工系侯文祥教授進行改善醉月湖大湖水質計畫,監測醉月湖魚類已近2年。PTT 上出現此文的這天上午,侯教授帶著選修「養殖環境物理」學生,在醉月湖做魚類調查實習,用陷阱籠捕捉底水層生物,捕獲這兩年來第一次出現的魚種--疑似 「淡水白鯧」 或 「食人魚」的脂鯉科魚類。

侯教授說明,不論是「淡水白鯧」或 「食人魚」,兩種都被臺灣的水族業者引入臺灣,前者因為成長快速,主要作為餐廳食材,少量作為觀賞魚。後者,則成長緩慢,純粹作為觀賞魚用途。這次捕獲的體型,確認是被放生投入的外來魚。因為從外觀判斷,體型仍小,不易確認是哪一種類,因此,暫時養殖在實驗室的水缸中觀察,將以成長狀況再做詳細判斷。醉月湖中是否還有同種魚群,則要持續監測才能確定。

但侯教授也特別解釋,鯧脂鯉或鋸腹脂鯉(Serrasalminae)的成員,不管那一個物種的牙齒都很峰利,但有些鯧脂鯉的利齒是拿來在南美雨林河流中咬食水面落果的,有些類群,例如Pygocentrus、Serrasalmus 這些類群才是肉食性的,牠們也才是勉強可以被稱為「食人魚」的生物。

從數據上也知道了放生行為對醉月湖造成嚴重影響。研究團隊統計2014年11月至隔年4月執行的六次調查活動,在捕獲的魚類總重量中,琵琶鼠總重佔75%、鯉魚和朱文錦總計後也佔了20%,顯示被放生在醉月湖內的水族魚類,佔醉月湖內魚類總重量及尾數均已超過八成。於是研究團隊一年執行 12 - 13 次的捕捉調查,統計被放生存活的不適魚種種類和數量變化,同時移除不當被放生的底棲型魚類,尤其是會翻攪底泥的魚類和肉食雜食性魚類,一方面減少底泥攪動所造成的水質混濁,一方面也是保護其他生物的生存機會。這回醉月湖第一次出現的脂鯉科魚類的事件,也讓更多人關心外來物種對於環境的影響。不隨意放生,就是我們可以立即行動的第一步!

更多資訊:利用生物法及物理法改善醉月湖水質http://ga.ntu.edu.tw/uploads/asset/data/57fda04948b8a122c8006021/lake_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