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期間 五名法國籍學生的臺灣經驗

圖文提供:GIP-TRIAD 三國學程辦公室 李財坤主任、薛毓珊執行秘書、第二屆畢業生 蔡易霖

臺灣大學國際三校農業生技與健康醫療碩士學位課程(簡稱GIP-TRIAD學程)今年招收五名法國生柯若珊、杜澔洋、卜明鋒、彭敏瓏及貝雅娜。他們一同與五名日本生和五名臺灣生依序在日本(筑波大學),臺灣(國立臺灣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各度過一學期。 本文分享五位法國生在臺學習經驗,並強調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突顯出文化差異帶來之衝擊與改變。

學生們於2月抵達臺灣後,學程主任李財坤教授及其團隊立即告知需執行法定的14天隔離措施,以防止大流行的蔓延,重返學校的時間將推遲兩週。令法國學生驚訝,此決策是在學術機構與政府當局迅速達成共識並經雙方同意後才決議出的,學生指出,臺灣政府面對COVID-19的執行效率比法國要高得多,在法國,一切是可以質疑和爭論的。他們認為臺灣的行政管理是強硬且不具太多彈性, 除了到任何地方都要佩戴口罩外,還必須通過溫度檢查站、洗手消毒後才能進出公共場所,甚至留下聯絡方式。

李教授及團隊也積極的關心學生們是否缺少防疫生活必需品。儘管因口罩配給實名制排起長隊,但在臺灣政府迅速介入、接管生產下,相較比法國口罩的供應延遲、人人搶不到口罩,在臺灣非常的幸福。法國對於口罩防疫的觀念截然不同。法國人比起害怕疾病,更害別人戴口罩的行為。在法國,除非是參加嘉年華會的大遊行,否則戴口罩看起來很奇異,然而在臺灣,生病時不戴口罩就會受到大家異樣的眼光。法國學生們已在日本習慣「沒生病也戴口罩」的亞洲文化,但是只有在臺灣,他們才能進一步完全理解口罩在大流行情況下的重要性。

社會和校園中的絕大多數人都無異議地遵守政府制定的防疫指導方針,法國同學們也被臺灣人模範公民的模式所激勵。法國人民享有神聖的人身自由,通常很難接受限制並遵守當局制定的規則。這引以為傲的文化特徵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極有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一月底前,法國和臺灣之間的生活模式大相逕庭,歐洲相對於亞洲安全許多,然而諷刺的是,法國最終封城了55天,而臺灣只要戴著口罩並保持體溫,就可繼續正常生活,甚至能持續正常交流與學習。

學生在臺大的課程仍持續進行,透過視訊會議、錄製內容與配合在大學平台上同步與非同步播放方式,加速實施加值式線上課程。考試也可在網上進行,讓每個人都可參與,確保學習成效。法國同學一致認為,在臺灣無價的經歷展現了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的重要性。GIP-TRIAD學程的教育帶給他們在全球議題有多元跨域的反思和跨文化的回應,並擁抱文化差異進而從中發展。

法國同學最後很感謝臺灣成功的防疫措施與溫馨的友誼,見證了臺灣與法國互惠互利的關係。臺灣證明,每個人都可在個人規模上作出貢獻,只有通過公民教育讓整個社會參與,才能面對這一全球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