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高教未滿足需求的全球轉型實踐 – 醫療預防確保教育連續性

圖文提供:GIP-TRIAD 三國學程辦公室 李財坤主任、薛毓珊執行秘書、第二屆畢業生 蔡易霖

「鑑往知來」是改變未來的最佳方式,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臺灣出色的醫療預防與相關衛生危機管理讓其在全球疫情下擁有最好的病例紀錄,公民教育與公衛宣導以及政府和民眾的配合,延緩了全球疫情大流行帶來的各面向衝擊,爭取開發、解決衛生問題的時間即空間,包括醫療系統本身與教育現場。作為全球第一個臺、日、法三國生醫農衛三聯學程(GIP-TRIAD),臺大高教生態系如何與醫療公衛系統與場域,以及生農與生科學院結合,協作催化高教未滿足需求的全球轉型實踐?並且如何鍵結國外醫療相關學術研究來提升全球大流行疾病的國內預測、預防與治療能力?最好的例子是臺大首位玉山學者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Prof. Jean-Marc Egly在法國的國會議事季刊《政治與議會報(Revue Politique et Parlementaire)》對臺灣近年來一直在準備應對任何未來的大流行疾病給予了精準的醫療詮釋與計劃合作協助(註一)。

國際醫療的精進與合作面向,在玉山學者Prof. Egly院士於來臺三個餘月(三月初抵臺),見證臺灣防疫成效,全面提升臺大醫療學術研究與密集課程,參與三國GIP學生的實習(圖ㄧ)。共同努力下,Prof. Egly在法國大報Le Figaro分享成功防疫的精準分析,標題為「預測,反應...臺灣為何能很好地應對健康危機https://www.lefigaro.fr/vox/monde/prevision-reactivite-pourquoi-taiwan-a-si-bien-su-gerer-la-crise-sanitaire-20200511,註一」,促進臺法的實質合作。以下分享其中一部分,原標題為「如果是一次,是我們抄襲了臺灣!」,為改變從教育開始立下國際典範,精準分析如下:在數字成為我們生活主節奏的時代(例:感染COVID-19的人數,每天的死亡人數,隔離策略與天數),臺灣是小島,有著2400萬人口,但很不幸的是,國際間經常忽視他,由於他的存在不符合西方與國際的社會標準和政治考量,卻在這全球大流行的時候不吝嗇地向世界傳授經驗與教訓。臺灣人民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此點,而且在逆境中,人們常常會提升警覺。一如既往,不幸有時是好事,臺灣已學會依靠自己,加上中國的阻擾,臺灣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兒。

另外,分析出臺灣兩大國際困難處:(一)國際形勢與政治(如上述)、(二)個資安全疑慮 – 但是,啟動數位電子患者/隔離者的追踪是更加困難的。因意識到涉及到隱私,當局廣泛傳達了這種形式的追踪旨在延遲進入禁閉,這是進一步阻礙自由的一種手段,並且這些措施將過時。也倡議的臺灣的防疫六大優勢:「優良人民意識公民精神」、「危機預防超前部署」、「疫情促進黨政團結共識」、「單一最高指揮單位(CECC, 流行病指揮中心)」、「國家主導全速執行」、以及「跨領域動員與合作」。而結語也十分精彩:「儘管作出了所有這些努力,今天可以評估其成功之處,但很難預測未來,也無法知道部分保留經濟的臺灣是否已準備好第二次感染潮,人民是否具足夠的免疫力?現在說也許還過早,但工具已存在。 我們不能做同樣的事情嗎?也許我們該重新讀老鼠幫助獅子的寓言!

百年樹人的教育現場是改變未來的主角,配合青年的活力與學習,引領追求世界的完美,保持永續性是重要的。亦或記取經驗,從中學習。回顧這兩年,無疑是青年在主導世界,從「時代 Time」雜誌風雲人物Ms. Thunberg號召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和透過社群媒體、線上集結的香港返送中運動,延伸至如何防止減輕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健康衝擊與經濟影響。未來歷史定會記取 2020 年是疫情主導世界的一年,無情地催化全球協力地延緩大流行的健康衝擊與經濟影響等。各國針對大流行,採取廣泛但不一的作法,臺灣在公民教育的提昇與控制疫情的物資管理上處理得宜,獲世界肯定(卻少支持),並爭取寶貴的藥物、疫苗開發時間,加上科學界一些聯合行動,為集體框架奠定基礎。在時勢衝擊下,臺大自反送中開始對學術自由與受教連續性(未滿足需求)展開行動方案,整合網路資源與相關業界合作,讓學生安心學習不斷電、學術研究不中斷。

其中,佔優勢的高移動力「無國界」校園與具競爭力的實務學習,因全球疫情瞬間成為學子向外求學的最大阻力,而國際亮點「國際三校農業生技與健康醫療碩士學位課程(GIP-TRIAD)」與「臺大國際學院」籌備辦公室的教育規劃與實務培訓執行也遇到困難。但大家齊心下,配合政府與學校規定,創建許多措施與課程改革,首先在「生化轉譯訓練營Gipntu7022」利用臺大「未來教室」的高科技設備,讓學生研究、發想、藉收集資料、講演與討論,提出疫情解決方案(圖一、二)。GIP學生感念臺灣與臺大的防疫成果讓他們可以安心就學與利用此特殊履歷,共同發表、分享其在臺經驗,命名「Five French students in Taiwa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詳見下期)」,臺灣同學亦依其個人專長,設計出口罩明信片(圖二)。

還有,疫情造成社交隔離,使線上教與學、遠距辦公、醫療及電子商務成為生活新常態,臺大全面實施課程數位化、補助數位助理,提供教師線上教室帳號及設備,強化防疫設備與館舍門禁管制,並規範實體課程人數等措施,學生受教學習不中斷,GIP學生亦同。此外,疫情流行不只改變了各行業和食衣住行,同時也催化數位轉型及促使AI判讀、雲端數據分析等科技在生活與其他應用,因此,三國GIP學程(http://www.ntugip-triad.ntu.edu.tw/web/index/index.jsp?lang=en)配合國際學院籌備辦公室引領(國際高教面向),並聯合NTU SPARK計劃(https://ntuspark.mc.ntu.edu.tw, 預防治療面向)和「藥品產業創新領域教學推動中心(https://phrtacp.ntu.edu.tw)」共同創建了(Global Academic Platform for COVID-19, https://i.ntu.edu.tw/global-academic-platform-for-covid-19/),提供四大學習需求主軸的及時訊息– 教育連續性(Education Continuity)、國際移動力(Student Mobility)、預防治療研發(Research-related)及社會貢獻公民教育(Civil Engagement),並匯集學術與研究資源,取得確實的安心就學資訊與規範。而三國GIP學生的實務實習與場域參訪學習,也因疫情趨緩與同學和學程辦公室的努力,順利進行(如:圖三)。希望我們這一些點狀發展,可以促成下一個關鍵的跨域、跨國的整合。來臺的國際生成為國際青年外交的尖兵與公民教育的延伸,再以培育人才來回饋醫療場域與量能的提升來造福全球。

註ㄧ:a.“台灣近年來一直在準備應對任何未來的大流行疾病” May 9th

https://www.revuepolitique.fr/taiwan-setait-prepare-au-cours-de-ces-dernieres-annees-a-faire-face-a-toute-future-pandemie/

b. 我在台灣教書給世界上一門有關冠狀病毒的課程 May 30th

https://www.huffingtonpost.fr/entry/taiwan-ou-jenseigne-a-offert-au-monde-une-lecon-contre-le-coronavirus_fr_5ed102bec5b6bba3e729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