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總動員栽樹造林運動~早日紓解台灣土石流乾旱缺水夢魘-杜新茂

編按:杜新茂校友,畢業於商學系1956屆,現居紐約,擔任科技管理兼任教授/華爾街財經企劃顧問。感念母校近年在陳維昭校長及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提昇學術研究水準,至臻世界名校不遺餘力,特於歲末年終之際,來函捐款母校學術發展基金。杜新茂教授除關心母校發展之外;並對於臺灣水資源日益枯竭之窘境表示憂心,為文「全國總動員栽樹造林運動---早日紓解台灣土石流,乾旱缺水夢魘」提供臺大校訊刊載,以饗讀者先進賢達,更企盼結合民間與政府力量積極紓解澇旱,庶能造福當代、後代,子子孫孫;營造「綠色矽島」的歷史使命與典範。全文如下:

目睹台灣近年來,每臨颱風雨季,就有山崩土石流,今年乾季又苦受枯竭缺水、停水災患,不但造成人民生活品質的降低,並嚴重衝擊台灣產業長足進步。豪雨洪災,乾旱缺水亦非始自今年。但若水災旱患肆無忌憚輪轉下去。政府再使力根留台灣亦會因環境的惡化而難施展,這個挑戰令人深憂省思。生活在科技、智識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真的就這樣東手無策?

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夏季降雨量相當充沛。超過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半。但台灣河川短湍。若無水庫池潭儲存。天然森林涵養吸水。八成以上的雨水直瀉大海。由此吾人不難窺見紓解土石流與防患乾旱缺水的秘訣了。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近年來台灣對山坡地過度開發,而事後又未及時栽樹造林。嚴重破壞水土保存能力。所以一遇颱風豪雨。洪水直沖鬆動的山城。傾注土石流;乾旱季節,又因樹根枯葉疊層的短缺涵養蓄水。以度地下水源能量的降低,昔日「潺潺細水長流」的河溪,已消失不復多見;水庫見底、家庭、工廠限水、停水,演成社會的嚴重問題。

過去在先進國家有「用水是文明的指標」的說法。但隨著人曰的膨脹、工業用水的驟增以及地球溫室效應導致氣候的不順調,「用水」已反成為對文明的挑戰;因人類缺水的日子早晚會將來臨,所以不少先進國家有識之士,莫不「未雨綢繆」,為其國家水資源的開發與如何撙節用水,作長期的規劃了。我們建請台灣政府當局亦能以富前瞻性洞察力,提防這個遲早即將來臨的嚴峻問題。避免「臨渴掘井」。同時我們也要喚醒全民「居安思危」,積極配合政府的規劃,撙節用水,並紓解由天然反撲帶來的災禍。因此我們呼籲:

第一,政府宜積極開設水庫與努力抓漏。隨著人口的增加與工商業的發展。社會需水日增。台灣若不積極開發更多的水庫,雨季大量儲存雨水。以供乾枯期的用水,嚴重枯旱缺水的年頭肯定頻頻來臨。比喻同屬海島國的日本為例,日本的人口有台灣的六倍。水庫即有二千多座。台灣卻只有四十多座而言,實在太少了。日本有台灣五十多倍的水庫。委實從台灣的地勢、地球的暖化反應,以及從長期振興經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而言,大量建構水庫,開發水源是正確而且是必需的措施。重要的關鍵在開發水庫要有配套:在水庫周邊的土地要嚴格限制開發,同時更要大量栽樹造林,以免水土保持能力的下降。土石流注入湖底,造成淤積,影響儲水量的減低。水源管理局亦應定期用「清砂船」清理疏浚淤積,以期長久保存水庫的有效使用。

他方,據報載,台灣的輸水管道有不少已老舊不堪,漏水嚴重。各市府縣府自來水管理處似應更積極規劃使用良質輸水管道,汰換陳舊管線,以及銜接口的定時檢修維護,全盤有系統地執行管線抓漏工作,減低漏水率,避免浪擲水資源。

第二,全國上下要珍惜水源,養成撙節用水的習慣。如自幼稚園、小學生,就要教育如何不浪費用水,並標榜「節省用水」為美德。再以海島國的日本為例,台灣每人的用水量就超過日本。日本工商業比台灣先進,同時日人亦著稱講究清潔。所以亦曾一度被視為浪費用水的民族。但近年來,因人口的膨脹與工廠需水的驟增。加上地球暖化的警訊,日本政府當局早已察覺水源短缺的日子即將來臨,所以近年來大力推動「節水為美德」的運動。

第三,發起全國上下總動員長期栽樹造林,綠化台灣島運動。台灣除需多建水庫與撙節用水外。最根本的課題在增加滲透她下水源與森林樹根枯葉疊層的抓水吸涵,以及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才能奏效。以期雨季豪雨減少土石流,旱季增加潺潺細水長流,不斷供水池潭水庫。政府當局若想紓解水災旱災輪迴衝擊民生、經濟,除嚴格規範山地的利用、禁止在防洪區種植檳榔樹以外,宜發動全國上下栽樹造林運動,培育綠化台灣的精神、習慣,以期早日恢復昔日「美麗島」原貌。對於誘發投資意願。根留台灣的努力才能實質奏效。

農委會一九九六年推動的「全民造林運動」,據說演變成全面砍伐既存森林,甚至原始林改種苗木以享獎金,造成推廣「綠色矽島」運動受挫。這是一個可笑愚昧的教訓。

我們呼籲的「全國總動員栽樹造林運動」是自動自發而無償的長年種樹運動:小自國小學生在家裡後院陽台用盆槽種植樹籽培養苗木;中學、大學生利用週末春暑假登山,在政府規劃的造林區大量栽種苗木,甚或在初春。派直升機飛赴深山。在規劃造林的地帶大量播散樹木種籽。

小學生在教室由老師教導如何用盆槽種樹種籽、灑水施肥,日日觀摩樹種發芽成長。實際體驗學習植物的生長歷程以供苗木;中學、大學生隨農林專家,上山親自栽種苗木;企業界公司捐款「栽樹造林基金」,奧援栽樹造林經費,全國上下親身參與永續發展鄉土的工作,才能體會到生態保持、綠化美麗島的重要性與價值。

充裕廉價的水電供應是誘發工商業、科技投資意願的基本條件。台灣政府當局近年來為拼經濟潛心致力,並標榜「台灣優先、經濟優先、投資優先」的政策。務須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大力積極紓解澇旱,庶能造福當代、後代。子子孫孫,營造「綠色矽島」的歷史使命與典範。

本文已刊載於大紐約區台灣大學校友會2002年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