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健專欄~認識過敏性疾病治療藥物

臺大醫院公館院區小兒過敏免疫科楊曜旭醫師

◎台大醫院公館院區關心您的健康,由駐診醫師執筆,推出「健康保健專欄」,介紹相關醫學保健常識,以饗師生及各界讀者。同時,歡迎師生同仁若有任何醫療問題,可直接E-MAIL至:hsilan@ha.mc.ntu.edu.tw將由專業醫師為您解答!

傳統上治療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症狀解除的藥物,一是抗發炎的藥物,以過敏性氣喘為例,氣喘發作時,氣管平滑肌收縮,馬上給予氣管舒張劑,解除症狀之後,醫師常再給予類固醇,因為類固醇是相當好的抗發炎藥物,所以可將氣管的發炎現象消除。但是類固醇,尤其是口服或針劑型類固醇,並不適合長期使用。為了因應嚴重型過敏疾病患者的治療,局部作用的類固醇乃隨之發展而成,如吸入性類固醇、類固醇鼻噴劑、及類固醇藥膏等。

隨著對過敏疾病致病機轉的了解,我們知道過敏是一種因外在過敏原而引起的局部器官發炎的現象,而其之所以會引起發炎,主要是發炎細胞聚集並釋放出多種發炎激素所導致。在氣喘上白三烯素會引起氣管平滑肌的強烈收縮,而自三烯素拮抗劑就是藉與白三烯素受體結合而阻斷此發炎激素的作用。此種藥物與吸入性類固醇合併使用,對於中等及嚴重程度氣喘患者,有相當不錯的療效。

在引發過敏疾病的過程中,IgE由B淋巴球產生,之後附著於肥大細胞上,當過敏原進入體內後會與肥大細胞上的IgE結合,此一結合會導致肥大細胞釋出發炎激素,IgE更因此被稱之為過敏指數,抗IgE抗體可與IgE結合,使其失去功能,而達到治療過敏性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療是利用分子生物學中DNA重組,以及轉殖的技術把重組時DNA分子傳遞進入體內細胞,使其DNA基因產物於體內細胞中產生,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譬如作法之一,是選擇一抗發炎激素(如IL-10)基因藉由DNA重組技術,將此段DNA分子放入載體中,再將載體轉殖進入細胞內(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如此一來上皮細胞可分泌此基因產物,進而達到控制過敏發炎的目的。

應該認清過敏疾病的致病原因,儘量避開導致過敏的事物,所謂預防重於治療,一方面可降低疾病的發作,一方面更可減低政府的醫療支出如此才是上上之策。

◎***楊曜旭醫師每星期五上午9:00,於台大醫院公館院區兒科一診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