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弱勢 化理想為具體行動的服務實踐歷程!~王雲東(九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服務課指導老師)

從物理系畢業進入到社會工作的領域,轉眼間已有十五個年頭了。回想當初自己小時候也是過著經濟非常不寬裕的日子,因此總希望台灣能夠愈來愈富裕;也就是說,希望貧窮能成為一個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概念,窮人只是自己的物質生活相對於富人有所不足,但是至少仍有社會階級垂直流動的機會與生活的基本保障,總之並不會達到無法生存的地步。在這樣的理想與信念驅使之下,我毅然決然地從理工轉而投入到社會工作服務的領域;十幾年來台灣的社會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許多物質生活不甚富裕的家庭在經濟上有了改善,但是當然仍然有許多的家庭每天還是要不斷地為著家人的三餐與小孩的學費及生活費努力地奮鬥著,在台北市的安康社區(平宅)正是這樣一個小社會的縮影。而我很榮幸能夠藉由今年的服務課帶領過程中,實地且深入地了解到安康社區家庭的需求、面對的挑戰、以及政府和民間應該提供福利措施的面向,對我來說著實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經驗與教學相長的過程。~)

今年本系的服務課二三,在系主任的領導之下,作了大幅的變革,也就是說一方面將兩個學期共36小時的服務時數,集中統籌運用;而另一方面則是走出校園、走入社區,讓社工系大二的同學能在大四到校外機構實習之前,就先有機會接觸與了解到社區與服務對象(案主)的概況,如此對於結合理論與實務、並更進一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來說,必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這學期服務課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居住於台北市安康社區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期望藉由每週一次的課業輔導、不定期的居家訪視與戶外的學習成長活動,讓這些同學一方面成績能夠有所提升、同時了解到還是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願意陪他們一起學習成長;而另一方面如果家中有一些資源或資訊不足的狀況、甚或是有一些問題存在(如:家庭暴力),以至於造成對小朋友成長的負面影響,我們都希望能儘早知悉並尋求解決之道。~)

從這個學期的服務經驗,我們發現:很多在經濟狀況比較弱勢家庭成長的小孩會有自信心不足的現象,這個一方面反映在平常比較沉默寡言、不與不熟識的人交談,而另一方面則是表現在課業上或是日常生活上,例如:有不懂的地方不敢問,或是受人欺負不敢講,甚或是遭人威脅而被迫作出偏差行為等,都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因此在整個課業輔導進行的過程之中,我們非常堅持一對一家教式的課輔模式,而非一對多的小班(或補習班)式的教學;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希望藉由近距離的接觸、真誠的關懷,讓小朋友建立起對於自己以及別人的信心,因為充足的自信心與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小朋友未來一生的生涯發展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同時,我們也期望台大同學的優秀成績與行為表現,一方面給予小朋友最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導,而另一方面也能產生一個良好的角色示範(role model)作用,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信在這種多角度、持續性的努力之下,小朋友們會開展出自己的一片天的。~)

這學期的服務課模式,是一次嶄新的經驗。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穫,也認為應該要繼續地走下去。我嘗覺得參與志願服務雖然付出了時間與心力,同時並沒有直接金錢上的報酬;但整體來看,收獲最大的其實還是自己。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去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如何深入了解服務對象(及其家庭)以期提供最專業的服務,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看到所服務的對象因為我們的存在與努力而在很多方面有了改善與進步,這種喜悅與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也是金錢所買不到的。期望藉由大學服務課的落實執行,讓志願服務的觀念更生根、涵蓋範圍更擴大,也期望我們的社會在邁向更繁榮富裕的目標時,也能有更多的愛與關懷。~王雲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暨社會政策博士;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