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院跨領域的整合 建立國內生技產業暨系統生物學基礎臺大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6月12日本週一舉行成立揭牌典禮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於6月12日(星期一)上午九時假生物科技館(長興街81號)舉行成立典禮,李校長及各界貴賓應邀蒞臨致詞期勉各研究機構共同合作,促成系統生物學在國內的積極發展並為國內生技產業建立未來發展的基礎。揭牌典禮之後於10時30分至12時在資訊工程系102教室舉辦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主題為“From state-of-art microarray devices technology to frontiers of biomedical research”,邀請醫學院謝豐舟教授,賽亞基因科技公司張畫眉博士,GE Health Care魏莉琳經理,及威健生技公司林怡杏博士,針對最尖端的生物晶片技術發展以及如何有效運用這些最尖端的技術於生物醫學研究上進行討論。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指出,1990年代的人類基因體計畫開啟了生命科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工程。於2003,人類基因體計畫年完成了人類及多種模式生物基因體的解碼。從此開啟了生命科學全面及系統化的探索,而正式進入了系統生物學的時代。系統生物學的發展受到科學界極高度重視,全世界各主要大學及研究機構陸續成立專門研究系所。美國哈佛大學於2003年成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並將投入5000萬美元進行相關研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則於2003年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1600萬美元的經費支持下開始「計算與系統生物學研究專案」。在亞洲,新加坡與麻省理工學院合組Singapore-MIT center for tissue biology,同時也於2002年與禮來藥廠合組Lilly Systems Biology Centre投入1.4億美元進行相關研究。

系統生物學與以往的實驗生物學(只關心個別的基因和蛋白質)最大的不同是導入系統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建立基因與蛋白質相互間的關連網路及交互作用機制。同時運用計算生物學與生物資訊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建立定量描述並能精準預測生物系統的功能、表型及行為的模型。由於系統生物學是由基因體序列出發,透過解讀生命密碼,進而勾劃出完整的到生命現象與機制,因此可能需要一個世紀或更長的時間方能達成目標,因而常將系統生物學稱為21世紀的生物學。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系主任Guttag教授認為:「在21世紀,生物學的發展對工程科學的影響將有如物理學及化學在20世紀的角色」。哈佛大學系統生物學研究所首任所長Kirschner教授亦認為:「如果研究者能在分子以及細胞層級上花下更多的努力,再將這些知識整合,最終必能將生物之生理現象以分子之間的關係重建出來,如此之知識應能使未來之藥物開發事半功倍」。

體認到上述的發展趨勢,本校因此決定整合相關領域資源全力投入系統生物學的研究,並於2006年6月12日正式成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負責跨學院跨領域的整合。而除了尖端的研究工作外,在教學方面,本校亦於2006年2月設立「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程」,以培養下一世代的系統生物學與生物資訊學跨領域研究人才。整合規劃內容就如同哈佛大學Kirschner教授所強調:「為了達成整合遺傳學以及分子生物學之發展目標,對師資及學生背景之要求是以跨領域之人才為優先考量,聘請來自生物學、物理學、數學、化學、電腦科學、工程學以及醫學跨領域的人才。新研究所也合聘了醫學院、理學院、基因體研究及癌症研究機構之教授」。由於臺灣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在生命醫學與生物科技領域計有醫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生命科學院等4個學院,理工領域則有理學院,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等3個學院。科系完整,陣容堅強,具備發展系統生物學的優越條件。同時更由於系統生物學的研究在全世界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內的大學與研究機構若即刻積極投入,將有絕佳的機會在這個新興且極端重要的科學領域建立世界級的地位。臺灣大學亦極樂意與國內其他的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合作。畢竟國內大學與研究機構中具備如臺灣大學如此完整規模的並不多,因此臺灣大學更有一定的責任與國內其他的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如此方能促成系統生物學在國內的積極發展並為國內生技產業的建立未來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