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聯誼會 老照片說故事專欄:校園裡的瑠公圳,路統信理事。

福建彰州人郭錫瑠早年隨父來台,初在彰化開墾,後遷居台北中崙。清乾隆五年(1740)傾全部家產,籌銀兩萬餘兩,致力開發新店溪水匯成圳道,在大坪林築坡蓄水,歷盡艱辛,經20餘年完成灌溉渠道系統水利工程,初名金河川圳,1765年郭錫瑠逝世,後人為感念郭氏興建大圳功業,更名為瑠公圳。

瑠公圳灌溉農田面積1200多甲,遍及台北盆地中區及東區,包括:木柵、景美、古亭、大安、松山、中山等地,由大坪林經公館後的大安支線,由南向北貫穿校園直到辛亥路出校園。台灣光復後,由於都市發展,農田逐步變為建築用地,高樓大廈林立,瑠公圳的灌溉功能消失,校園中現僅在農業試驗場舟山路邊的生態池和水工試驗所東側的一小段圳道遺留,作為見證歷史的古蹟。

老照片是1949年在森林館與保健中心間的一段瑠公圳水閘前拍攝的,暑假期間,幾位不同院系的同學,閒來無事,校園漫步,在此合照。左起秦維聰(農化)、何國鐸(土木)、郭仕樵(農經)、王德春(森林)、黃雲燦(地質)、林丰卿(園藝)、路統信(森林)。

當時校區椰林大道盡頭南側是四號館和溫室,北側是文學院。森林館、土木系及城鄉所大樓尚未興建。照片背景遠方是機械系的實習工廠,為木造平房,正是現在總圖書館的位置,四周則是空地和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