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講座

演講會前與王教授簡短唔談,從時光隧道喚回了彼此的回憶,那是王安祈親自學戲與演戲的年代。那時國劇社常演出的劇目好像是鎖麟囊、拾玉鐲、白蛇傳等等。可以說,臺大國劇社不能沒有王安祈,王安祈也捨不得國劇社的活動。當時臺大沒有戲劇系,但課外組特別禮聘國劇名師兩位,每週來校兩晚指導身段與唱腔,其他社團才只有一位社團導師。國劇公演經費也特別編列了預算支應,盡量的來推動國粹的發揚及重點輔導。

本次【胡適講座】是由陳泰然副校長主持,主題是王安祈主講:活在國劇的戲與人生。王教授將近代國劇自清末、民初前後,到中共文化改革分成三個部分。其中,各有著不同的發展,特別以白蛇傳中的白蛇與許仙出發,闡述近代國劇演藝界不同角色,師徒間愛恨情仇等脈絡,精彩生動,不但點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更以戲中戲中戲,指出扮演白蛇及許仙的角色人物,在不同時空加上師徒關係,再偶合到戲中角色的時空背景,情節曲折迂迴纏綿,讓人聽來對那些演藝人員的生涯坎坷傷痛,為延續國劇發展忍辱負重的人生滄桑歲月,真是不知道究竟是人生如戲,亦或是戲如人生,在人生悲歡離合的實際際遇相映對照。聽著聽著淚水不由自主奪眶而出…。

渡過前面的前言概述大要,王教授慢慢地切入真正的主題…「百年戲樓」的創作思考和學術根據。

王教授在演講起頭時,謙虛客氣地說,起初,為了民國百年國劇瀝瀝的發展,與資料整理評鑑而煩惱。清末、民初前後,到中共文化改革前三幕,大都已成為歷史還比較好處理。而牽涉到來臺以後,國劇發展的人和事,都稍嫌太過接近,雖然王教授亦已有些著作在論述這些事情,但總覺得不適合拿來作為第四幕部分來處理,也許有可能也是未來的事情。

但王安祈教授卻在偶然的機緣觸發了「百年戲樓」這齣舞台劇(話劇)的靈感,王教授以古典美人為國劇的表徵,自自然然地出現在深具古典文化的現代時空,應該也可以驚艷動人。於是乎,王安祈毫不遲疑的拉開了近代國劇的第四幕。「百年戲樓」的序幕以之作為國劇百年的獻禮。

王教授憑藉國劇深厚的修為,縱觀前三幕國劇發展的歷史時空,以家喻戶曉的「白蛇傳」作為連接不斷的鎖鏈,把國劇自清末民初文化改革之各時段,分別在戲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輩分或師或徒的人際關係糾纏連綿,或在戲中或在人生的實際際遇...卻始終避不開時代大環境的影響,直逼得吾人等不得不流下同情的淚水。

王教授甚至情不自禁的告訴大家,有自對岸特別來臺觀賞的國劇界朋友,也嘆為觀止,被如此劇情感動得受不了,淚水滿襟,坦白向王教授表示,在對岸目前尚難以如此演出。

後記:王安祈教授演講中提出的前三幕,近代國劇發展情況,掌握到非常充實內行的情資,然究非外行人所可清楚明白。惟兩小時演講,現場的實質感受,卻是可以讓人足夠明瞭近代國劇發展的趨向。王教授同時也表示,“聯合國於2010年已將國劇列入非物質類文化遺產”是故大力主張吾人仍應繼續努力,並宜在每年作數次盛大公演,作為國家民族藝術歷史文化來欣賞並善予保存。余則有感於國家的教育政策,應加強學生欣賞國學的興趣與能力,從基本上奠定國民欣賞國粹堅強實力,談發揚國粹才能有足夠的著力點,德化教育也才能順水推舟,有落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