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菲漁船事件談我國的南海策略論壇

菲律賓政府船舶在我經濟海域開槍攻擊我漁船事件,造成1人死亡、漁船重創的悲劇,導致我國民情激憤,網路上一片撻伐,並曾出現了派軍出海巡弋甚至開戰的訴求。

漁船遭受攻擊事件,牽涉到不同國家間之重疊經濟海域,有戰略位置以及蘊藏資源等不同層面的考量。政治系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包宗和教授特邀集學者專家分別自軍事戰略、外交、國際法、政策制定以及整個東南亞區域情勢等不同角度,客觀探討我國的南海策略。

時間:102年6月30日(日)   9時00分至11時30分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   第1會議室主辦: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合辦: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持人:包宗和教授(中華民    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貴賓致詞:石政務次長定引言人: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冠雄(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宋燕輝(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李瓊莉(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左正東(臺大政治學系副教授)。討論提綱:從臺菲漁業糾紛探討我國南海戰略(王高成教授)臺菲漁業糾紛的幾點國際海洋法觀察(王冠雄教授)臺菲漁船事件與我國應有的南海策略(宋燕輝研究員)從臺菲漁船事件談我國的南海策略(李瓊莉副研究員)臺菲漁船事件與美國的南海策略(左正東副教授)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與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於民國102年6月30日上午9時30分假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辦「從臺菲漁船事件談我國的南海策略」論壇,由政治學系教授、國關學會會長包宗和教授主持,邀請外交部石定次長致辭,王高成教授、王冠雄教授、宋燕輝研究員、李瓊莉副研究員及左正東副教授等著名學者與談,與會人數眾多,政大外交學系趙國材教授、國關學會吳玉山副會長均出席發表看法。

石次長致辭稿詳盡說明政府處理「廣大興28號」漁船遭菲律賓政府公務船槍擊事件的經過,以及我方與菲政府交涉的過程。除要求菲方正式道歉外,並就如何保障漁民作業安全及建立良好漁捕秩序進行漁業談判。6月14日第一次「臺菲漁業會談」,菲方承諾未來海上執法會避免使用武力及暴力,以防類似「廣大興28號」不幸事件再度發生;亦承諾儘速修法,從嚴規範海上執法之「交戰準則」(rule of engagement),同時加強海巡人員執法訓練。會中雙方同意,應在臺菲間「相關海域」建立海上執法之合作機制,相互通報執法程序,未來各自執法船艦不得對他方漁船使用武力及暴力(excessive use of force)。建立一套通報機制,處理因越界捕魚而發生緊追、登臨、檢查、逮捕、拘留等問題,任一方漁船被扣時,逮捕國政府須迅速通知被捕漁船所屬國政府,以提供必要協助。雙方也同意依據國際實踐,建立迅速處理保釋扣船的機制。雙方也籌劃在近期內繼續召開會談,就漁業合作之臨時安排及漁撈作業的管理及養護計畫進行討論。此一事件也凸顯我國必須參與區域外交體系之重要性,如參酌臺日漁業協議,與東協各國簽訂雙邊協議。另外,鑒於我國實際控制南沙太平島及東沙群島,為南海不可或缺之一員,在美國鼓勵相關各方簽訂「南海行為準則(COC)」,以降低區域緊張之際,對我國而言,或許是一項難得的戰略機遇,宜把握機會爭取美方及國際社會支持我國參與「南海行為宣言(DOC)」對話機制,為未來進一步參與「南海行為準則」創造有利條件。

王高成教授指出,此次事件凸顯了我國於南海領土爭端上的困境,這主要是根源於我國缺乏南海經營的戰略與企圖心以及一中原則導致我國被排除於南海各行為方的談判與對話之外。但隨著國際海洋法生效以及兩岸關係的緩和,情勢產生轉變,我國開始重視海洋權利,並將視野擴至臺海之外,同時大陸方面也不再抱持僵硬的「一中原則」,而改採較具彈性的「一中框架」。為因應此新局勢,王教授建議我國可放大企圖心,除增加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實力以維護自身利益與籌碼外,還可善用兩岸關係改善的契機,同時加強與南海各國的合作與交流,以盡力爭取並擴大參與南海議題的國際協商。

王冠雄教授則認為我國在南海問題上應改善劃界自限的心態,亦須清楚菲律賓在基本態度上並不願與外國在水域內進行漁業合作的態度,以及菲國所主張的海洋法律,方可進行有效的談判。未來臺菲的談判中也應重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3條中關於逮捕、待遇與通知的規定,以保護我國漁民海上作業的安全,而談判的方向,雖以劃界最佳,但因有實際的困難,因此,劃定一個作業區並由雙方執法單位船舶各自執行管轄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同時,亦應嘗試建立合作開發機制以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性,並創造互信的氣氛。最後,我國還應該注意各大國的態度。王教授建議,若須劃界,應忽略小島嶼、回歸本島劃界;其次是建立「灰區」,此一方式已於東海和平倡議中體現;最後,建議我國陸戰隊重回太平島。

宋燕輝研究員提出臺菲漁船事件及南海近期情勢對我國所衍生的問題、機遇與挑戰。一中原則、兩岸關係及美國再平衡政策及東協與大陸間關係都對我國造成了制約,並使我國在南海區域安全對話機制中被邊緣化。然而,馬政府對南海問題之重視漸增,且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以及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逐漸增加對臺灣參與南海安全合作對話的支持,東協態度也轉趨彈性,這些都是我國應該善加把握的機會。至於我國重返太平島的問題,宋研究員主張若他國仍對我國「南海非軍事化」的呼籲相應不理,我國應維持現行海巡署駐守政策並考慮派陸戰隊駐守。同時,臺菲應繼續協商南海合作問題,除漁業協議外,亦應討論我國的南海U型線問題,並在劃界問題上作出臨時安排。由於菲律賓提出強制仲裁事關我國於南海之權益,我方應密切注意事態發展並與大陸就此事進行討論。

李瓊莉副研究員則呼應王高成教授的看法,認為我國應將企圖心放大,此一事件使得國際社會不得不正視我國在南海的存在,因此我國應趁勢爭取參與南海事務討論之機會,而非只是自限於在「一中原則」下取得觀察員身份。對內方面,我國應建立兩國人民的互信並協助國人對南海議題有正確認識,否則,若無民意支持,任何政策都難以推行。漁業問題上,除建議使用半武裝之公務船將護漁任務常態化外,我國亦應思考如何妥善地進行漁業資源管理,以達到永續發展之目的。

左正東副教授由美國的南海戰略角度切入來探討此次事件。雖然近幾年美國的南海戰略在介入與中立間搖擺,但多數時期美國對南海問題仍傾向採取不介入的孤立主義立場,即便其提出「重返亞洲」與「再平衡政策」,也未必從根本扭轉此一傾向。尤其2012年美國大選後大幅降低「再平衡政策」對中國的針對性,強調此政策不只也不會是軍事第一,更不是與中國大陸間的零和賽局,同時,美國還希望與中國大陸軍方進行對話與合作。總言之,美國雖不願於南海問題上譴責菲律賓,但亦不願採取特定立場。而東協方面,因不希望在區域內發生軍事衝突,亦怕淪為強權的競技場,因此以維持東協中心性為前提,持續推動東亞高峰會的制度化,期盼透過雙邊及多邊的協商以建立各方行為準則。

與會的吳玉山副會長亦針對各位與談人的意見發表其觀點,認為由此次事件引伸出我國全球戰略布局的思考,究竟臺灣的全球戰略及利益定位為何,是選擇與大陸聯手還是與美日合作,抑或是作為中國大陸與美日兩大陣營間的樞紐,搖擺於其間以求取最大利益,凡此均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