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念與大學國際化論壇 楊泮池校長提出回歸臺灣本土特色 以創意 進取 利他 為社會作出貢獻

本校國際事務處(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於8月14日下午在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高等教育理念與大學國際化論壇」。楊泮池校長專題演講時,提出回歸臺灣本土特色、優勢,培養全球化時代的未來人才,以創意、進取、利他的精神,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本次論壇除邀請教育部黃碧端政務次長蒞臨致詞,並由本校楊泮池校長及美國天普大學學術資深副校長暨教務長戴海龍教授、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曾志朗院士三位國內外知名高教界領袖人發表專題演講。

論壇吸引140餘人到場與會,其中包括多位任職於全臺各大專院校之行政長官、教授,並於會後綜合座談熱烈互動,活動順利圓滿成功。

黃碧端政務次長於開場致詞時,即點出近5年來全臺高校的國際學生呈現倍數成長,並預計在未來3年內突破10萬人。黃政次讚揚知識無國界的美好,鼓勵青年學子善用網路資源獲取知識,但網路為兩面刃,也呼籲大眾不要白費大好時光在沒有幫助的網路訊息上。

戴海龍資深副校長講題探討「大學國際化與高等教育的價值」。戴副校長曾任職於美國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的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而目前任職於由州政府支持的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行政系統,引發戴副校長產生許多衝擊性的思維。戴副校長探討21世紀全球經濟的動力、大學全球化的動機、並請聽眾深入思考國際排名的實質指標性和價值,憂心若未拿捏平衡將本末倒置。並強調高等教育必須對社會有所貢獻,認為美國與臺灣的高等教育的現階段挑戰差異不大,都在於教育和產業的接軌,最後以「是否臺灣的大學教育正在為臺灣的未來準備人才?」作為結尾,留下深沉的餘韻。

曾志朗院士以「蛻變與突破:全球化對臺灣高等教育的挑戰」為題,探討目前大學教育是否和社會進展有正向關係。曾院士以亞洲各國提出的跨國高鐵計畫為例,說明全球化將是擋不住的狂潮,未來國與國的距離將真正的縮短。後以歐盟的「Horizon 2020 計畫」為例,呼籲長程規劃的重要性,也認為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出具有解決國家、社會問題的能力的人才。最後鼓勵高教界的創新,發起引領計畫並吸引其他國家加入,並提出在認知到發展科學教育的同時,更需把握自身在華人世界中的優勢,思考「在愛因斯坦和孔子之間,我們如何長大?」。

楊泮池校長以「全球化下看臺大」為題,說明面對全球化的衝擊,臺大如何定位和發展未來。楊校長提出,從臺灣出發國際化不是走向西方化,也不是英文化,而是回歸到我們臺灣本土的特色、優勢。因此,臺灣教育界應共同培養全球化時代的未來型人才,這種未來型人才在未來的多元多變環境中,能以創意、進取、利他的精神,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並提出「成為研究大東亞文化的教研平臺」、「持續頂尖研究合作」、「強化學生成為世界公民的核心能力」三策略,以打造臺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

為深化本校國際化,特舉辦「高等教育理念與大學國際化論壇」。期待此次的經驗分享能夠帶來實質的影響力,並有助於將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推向另一波高峰。

(本論壇全程錄影,暫定9月初置於臺大演講網:http://speech.ntu.edu.tw/sng/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