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課程徵文比賽中文二黃國華奪冠

本年度北二區夏季學院通識課程舉辦徵文比賽,經評選後,得獎名單及作品公告於北二區網頁:http://www.n2.org.tw/detail.php?gid=1&nid=125。

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為鼓勵選修夏季學院課程之學生,進行經驗分享與傳承,並提升選修夏季學院課程之動機,以作為未來課程規劃之參考,特舉辦本次徵文活動。經過嚴謹評審過程後選出下列得獎者。在此恭喜得獎者,更感謝所有參賽者熱情參與!期待明年夏季學院能看到更多同學共襄盛舉!本次取前三名及佳作數名。得獎名單如下:

第一名: 5,000 元獎學金黃國華《一種態度的完成》第二名:3,000 元獎學金尤依白《不一樣的仲夏之夢》第三名:2,000 元獎學金,魏敏如《盛夏酸甜苦辣》蘇冠禎《兩聲爆炸間的那些日子》薛育明《樂 ‧ 學》佳作:1,000 元獎學金魏祥安《科技‧人性‧倫理》鄭安《耳朵的世界旅行》林仲儀《歷史,我走過》

一種態度的完成黃國華 臺大中國文學系二年級 詩人楊牧有一本《一首詩的完成》,以一篇篇書信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如何寫一首真正的詩,如何感應世界存在的每一寸美好。這本書,不僅改變我對文學的態度,也徹底影響著我個人的學習理念,視每一段學習為〝一種態度的尋覓過程〞,渴望找到不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精神態度。這是我修習夏季學院的期許,而現在即是驗收時刻:

一、 認知在前,批判在後

我從來都不覺得大學生缺乏批判精神,批判能力在我們過去的學習過程中,訓練得極為熟爛。然而,我們卻因而開始變得異常尖銳,習慣在每一個課題上進行刻薄的評論,不管我們是否真的對該課題有充分的理解。

沒錯,我們所缺乏的,不是批判精神,而是常識。

要批判一件事情其實非常容易,但要批判得實實在在,並在批判過程中展開全新的視角,則就考驗著我們到底有沒有充分的知識。在修課的過程中,我個人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在於我開始不輕易地下判斷,不輕易成為問題的對立面,以凸顯自己是與眾不同的,而是開始拋開該死的自以為是,以冷靜的態度去了解一件事情的發生,再說出讓自己信服的一字一句。這種言論,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屬於負責任的批判。

曾經在公眾場合聽到A先生說:現在的人,大多失去了說故事的能力。我的回應是,不僅說故事的能力,我們連聽故事的能力也逐漸退化。這與我們養成的“為批判而批判”壞習慣有關,時常用自己粗淺的已知來駁斥一切未知,不願意聆聽第二種聲音,第二種立場。知識,因而萎縮得只剩“無知的傲慢”。還記得“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最後一堂課播放了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那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力度真的相當讓人震撼,時常保持對知識的飢渴,我們才能無時無刻地成長,自以為聰明,唯我獨尊之人,其實正在無止境地愚笨。

生而為人,應該說作為一個有態度的人,本該努力突破人性種種的限制:愚昧、貪婪與自以為是。收斂自己慣縱的舌,保留時間讓自己想清楚,再做出有意思的批判,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學習。要時刻提醒自己:批判建立在認知之上,學習聆聽,保持2013選修夏季學院課程: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對知識的渴望,才有機會成為看似愚笨的智者。我們都可以做到,並不難,但需要改變自己的勇氣。

二、 理所當然的悲哀

有沒有觀察到一個現象:現在的學生,都越來越冷感(這包括過去的自己)。在修習夏季學院的過程中,時常聽到以下的話:

就是這樣嘛!本來就這樣嘛!

這就是現實啦……

這不關我的事……

聽到同為大學生說出這樣的話,不僅刺耳,還讓我感到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哀。我們對所謂的未來其實不抱有什麼期待,本該旺盛的生命力竟形如一灘死水,甘心屈服於自定義的“現實”。因此在許多討論的過程中,所能感受到對社會議題的熱度,是會讓人連打幾個噴嚏。

異常的39度氣候高溫,如果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熱情,該多好……

“理所當然”這四字是害人不淺的箴言,除了壯大人類的慾望,去發瘋似的榨取世界一切資源,還讓我們失去改變無理現實的勇氣。“理所當然”中的“理”,真的就是所謂不變的真理?真的可以讓我們就此輕易地妥協嗎?

臺灣獨立音樂人陳珊妮曾經說了一句無比銳利的話:“我真的認為這個時代很爛,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做很好的事”。對,就算我們覺得這個時代很糟糕,充斥著氾濫的暴力與欺詐,但都不足以成為我們放棄做很好的事的藉口。我們還是要去面對所謂的不公不義,還是要竭盡所能地去改變不夠完美的事。

我想會有夏季學院計劃,就是希望在百無聊賴的夏日中,我們還是有機會接觸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並且去試圖為這些議題進行精準的表態,喚起我們對世界、社會、乃至於自我理想的熱忱。

這並非宏願,而該是基本的心理反應,為不應想當然耳的事進行辯證,展現良性的叛逆。

三、 一種態度的完成

崇尚理性思辨,本來無罪。但是要完整認知這個世界,是需要理性與感性的並行。理性這一方面,是任何一門課程都強調的,然而卻忽略了另一面的感性。我從來不覺得這兩者的二元對立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對討論的對象,投以足量的情感,我們才有動力去關懷有關問題,以理性的態度去挖掘問題的深度。

這才是每一門課程最重要的功課,永遠寫不完的心靈作業:理性與感性的同步成長。

寫到這裡,我真心感激在夏季學院中每一位給我衝擊的師生。作為一位外地求學的馬來西亞人,我深知自己知識的不足,但我在這裡找到更可貴的東西,一個值得我努力的學習方向:極力於一種態度的完成,尋找適合自己的思辨精神。在這原本空洞的暑假,我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實在,也相信這種實在是能永恆地承續,這需要我個人的努力,我願意持續地“keep hungry, keep foolish”。

好,驗收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