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西雅娜‧費薩克〈當代文學文本建構:出版 改寫與翻譯以巴金的《家》為例〉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達西雅娜‧費薩克(Taciana Fisac)10月14-19日應邀來臺參與「世界華文小說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以閻連科小說作品為例」。文學院邁頂計畫「跨文化與跨媒材的轉譯研究」整合型計畫在她抵臺第一天,邀請到文學院以西語專題演講〈當代文學文本建構:出版、改寫與翻譯—以巴金的《家》為例〉。

此場演講以臺大師生為主,同時廣邀國內西語系所師生共襄盛舉,來自政大、輔大、淡江、文藻、西班牙簽證處副領事Iñaki Torrecilla Vilela、留西學人、以及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訪問學者Helena Casas、語言所Erasmus 歐盟獎學金生Angela Guerrero 都蒞臨聆聽,會後Q&A 熱烈回應,讓多年後再度來到臺灣的達西雅娜‧費薩克對臺灣的西語教學刮目相看。

兩個小時的演講中,達西雅娜剖析中國的文學創作與政治扞格的情形,並以巴金的小說《家》為例,指出這部作品在1933-1958年之間,出現了一萬四千多處大大小小的更動。更動的原因來自三方:作者自己更改,出版社竄改,政府監控。同時,均以「政治正確性」為最高指導原則,以宣揚共產主義為標的。例如,大幅增加原書對於家族裡的僕人的正面敘述,並且深化高老太爺(代表封建專制)的負面形象; 或者添加許多西方物質文明的消費符碼; 或是更換指涉的小說文本,造成原著幾乎「毀容」的情形。因此,當今面對這些翻譯、改寫,漢學學者更應探究中國對30年代、文化大革命、傷痕文學箝制的事實,並且要還原歷史真相、重整文學原著的容顏。然而,即使身為當代西班牙重要的漢學學者,達西雅娜仍然認為中西互譯的難度相當高,必須造就雙語有等同的文化深度與涵養、學術批判的能力,並且理解中國政治社會的延變始能為力。

達西雅娜30餘年前先跟臺灣教師學習華語後再到中國。在義大利拿波里大學取得東方研究碩士、馬德里自治大學博士,長期專注鑽研當代中國文學。曾擔任西班牙國王的中文傳譯,獲頒北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也曾擔任史丹佛、牛津、萊頓、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知名學府之客座教授。1996馬德里自治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並獲得「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約四百萬元經費補助,協助其東亞研究中心的師資與設備。因此,其中心今日培育西班牙華語人才,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功不可沒。

馬德里自治大學從2011年開始與本校建立交流合作,此番來臺她希望雙方可以更密切交流,且表示西班牙來臺學生意願大增,可望擴充交流的額度與限制。19日離去前她與臺灣西語教師共聚一堂,結束充實的一週學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