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102年度科技部經典譯注系列第九場講座性、暴力、死亡所交織的神聖情色變奏──巴代伊《情色論》

「在情色世界中,性、暴力、死亡息息相關,三位一體。」科技部102年度經典譯注系列最後一場講座4月9日壓軸登場,師大賴守正教授和宜蘭大學賴軍維教授就《情色論》一書,暢談法國哲學家喬治.巴代伊的情色觀,深入淺出圖文並茂講解帶領全場穿梭禁忌,臺下觀眾踴躍提問欲罷不能。

外文系張淑英教授開場致詞說明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18年來補助、出版與舉辦講座的歷程,並向教務處、文學院以及全體工作小組致謝。之後介紹本場講座主持人吳錫德教授、並將主持棒交給吳錫德教授。吳教授讚賞賴守正教授的譯作文字之精彩,實屬上乘之作,並用著名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和巴代伊的一段軼事點出巴代伊在文壇的重要地位,而《情色論》一書正是其一生思想的縮影。

賴守正教授是臺灣目前研究情色文學的重要學者,譯作從《西洋情色文學史》到《情色論》,著力甚深。他指出巴代伊早年想當修士,爾後卻稱「妓院是我真正的教堂,唯一提供我真正滿足之場所」,認為宗教的熱情與情色激情其實「系出同門」,從貝尼尼的雕像作品──《大德蘭修女的狂喜》中大德蘭修女的神情即可觀察到端倪。

巴代伊從人類進化角度切入,建構他的情色觀。文明的發展需要人們努力工作生產,因此阻撓工作的死亡和不事生產的性狂歡成了人類特有的兩大禁忌。巴代伊認為禁忌預設了合法且儀式性的踰越,例如洞房花燭夜和狂歡節,透過踰越禁忌人們達到快感,因此情色和禁忌相互依存,「踰越不是對禁忌的否定,而是對禁忌的超越與成全」。

性、死亡和暴力的關係錯綜複雜。巴代伊點明情色的暴力本質,情色場域就是暴力和侵犯的場域,死亡又是最極致的暴力。他認為「真正的喜悅唯有來自瀕臨死亡的快感」,但死亡又會扼殺喜悅,因此性正是再現死亡的方式,正如法文稱高潮為「小死」(la petite mort),中文則說是「欲仙欲死」。「死亡之舞」是中古世紀延續下來的藝術主題,當初強調的是所有人都難逃一死,但後來相關作品也都是將死亡與情色連結。

賴守正教授表示巴代伊的想法確實難以常理判斷,但這也正是其思想的有趣之處,更重要的是他將情色當作生命最核心的議題,認為情色是對生命「至死方休」的探索和肯定,正視人類自身欲望。他笑說自己是「被文明所閹割的人們」,只好透過讀薩德和巴代伊來體會那種「有為者亦若是」之感。賴教授也很喜歡巴代伊對於死亡的看法,他認為死亡是生命的連貫,死後反而可以跨越隔閡,與其他生命連結。賴教授又笑說,情色是自己年輕時的研究重點,近來對死亡越發產生興趣,常去歐洲逛墓園。

討論人賴軍維教授是薩德專家,對於巴代伊斯想也涉略頗深。他認為巴代伊的情色觀是建立在神聖概念之上,讓神聖不再限於宗教觀念,是巴代伊情色論最大的貢獻和創意。所謂神聖的情色主要表現於對禁忌的踰越,例如嘉年華和酒神祭典,這種超越理性的激情是種非生產性的耗費,人們卻從虛耗之中獲得快感。

講座最後開放問答,觀眾反應熱烈,提問不斷。有人質疑巴代伊情色論是否宣揚暴力,對此賴守正教授回應巴代伊並非在宣揚而是在正視問題。另外也有觀眾不解巴代伊論述的邏輯,賴軍維教授則表示自己早有心理準備遇到類似問題,因為巴代伊的思想複雜,有時甚至自相矛盾,使用的法文也非常困難,要當他的代言人著實不易,但兩位賴教授仍盡力回答了所有觀眾提問。

102年度科技部經典譯注系列講作告一段落,主辦單位除了感謝所有觀眾的參與與支持,也鼓勵更多人投入經典翻譯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