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中心《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以「人」為核心 平衡「傳統人文研究」與「數位資訊科技」

「人文,人之道也。」這門用來探討人類情感、道德理智與行為的學問,自二十世紀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的進展下,萌發出一個特別的領域──數位人文。人文資料的數位化,讓眾多研究者能以無法想像的效率來匯整、分析資料;然而,在面對這些「資料的資料」時,不免也產生了進一步的思辨與討論。因此,自二十一世紀起,國際間陸續成立相關組織,希望能藉由這些學術網絡,擴展彼此對話,深化相關研究。

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原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便持續將校內外各項珍貴史料數位化,國內人文研究者因此獲得更豐富、更具彈性與便利性的數位應用空間,增廣其研究視野。該中心更跨越國界,舉辦「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相關學者一同分享研究方法。研討會自二〇一二年以來已舉辦了四屆,參與學者眾多,研究題材多元,此研討會的具體成果,便彙整在臺大出版中心所出版的《數位人文研究叢書》。

叢書收錄的論文,是在研討會發表後,通過至少兩位以上委員之學術審查,再經原作者修改,最後擇取其中優秀者結集成冊,最新出版的《數位人文研究與技藝》便是本叢書的第五冊。本書收錄了「第四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中的九篇論文,分為「知識組識」、「文本探勘」、「語料分析」三個部分,涵蓋了語法分析、語料庫、文本探討、漢字構形系統、數位典藏系統建構等議題。

其中,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於〈數位人文學之可能性及限制-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一文點出,資訊發達雖然讓人文研究者更加便利,但其中仍有諸多限制,研究者若忽視這些限制,就有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論,功虧一簣。

可見數位人文雖然能讓不同學科的學者在此一領域下對話,獲得宏觀視野,使研究更加豐富,但人文研究的本質與中心思想仍需以「人」為核心,如何在傳統人文研究與數位資訊科技間取得平衡,將是人文研究者們未來必須克服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