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頒獎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這是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的墓誌銘節錄,也是貫穿本屆哲學桂冠獎的核心主題。

本屆題目,皆以「社會責任」作為軸心。人文組「如何才是合乎良心,不致陷於黑心?」要求學生對社會中黑心與良心的運作提出其觀察與理解,並做出一個正向的判斷;社會組「媒體亂象是誰的責任?有解決之道嗎?」邀請同學看向當前日益變質的臺灣媒體,並試著分析原因,提出解決之道;自然組「論科學研究、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則談論科學研究中可能遭遇的倫理問題,並且嘗試在利益與責任間找出一個平衡的答案;生命教育組「論創造生命之意義與責任」新鮮地拋出了「創造生命」的題材,試圖探討「生命的出現」背後的深層意義。

第四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徵文期間,爆發了有「臺灣之春」之稱的太陽花學運。主辦單位有鑒於臺大學生對此運動的積極參與,特別破例將截稿期限延後兩週,以利關心社會的學生們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寫作。此次桂冠獎不但於題目中融入了當前社會問題,還碰觸到埋藏於臺灣社會表面底下,介於「正義」與「利益」間的難解衝突。因此,即使不是以學運為題,對這些主題所做出的論述與反省,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運動的核心,呼應太陽花所綻放的春意。

頒獎典禮上,楊泮池校長針對此事發表了他的關心。校長認為,縱使社會上發生了許多令人痛心的事情,之後反省、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應對並預防類似的不公義再次發生,亦是非常重要的過程。臺大師生肩負著知識份子的責任,對此反省的工作更是責無旁貸,而這也是校長為何大力支持桂冠獎的原因。

文學院陳弱水院長指出,近現代的思想家往往只在乎過於虛無縹緲的形上問題,現實中的許多難題,亦是當代的我們所應積極處理的。桂冠獎背後的推手哲學系苑舉正主任則不厭其煩地再次說明,哲學獎不是電機獎,不會被太多的專業門檻阻攔。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哲學家,一如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文學家,只要願意思考,哲學問題就是開放給所有理性之人的普遍主題。從歷年來得獎的情況也能印證這番說明,本屆的15位得獎人中,有10位是來自非哲學系所的學生。

呼應著康德的名言,「星空」成為此次頒獎典禮的主題。5月28日頒獎典禮當晚,現場高懸亙古星座,點綴著閃閃繁星。「Starry, starry night.」開場曲目“Vincent"的演出之下,銀河顯得更加悠遠,在浩瀚的秩序面前,任誰都只能沉默。所幸「戚戚峇峇樂團」用充滿活力的動人樂音為失語的我們抒發了生命真摯的心情。正在此時,兩位主持人幽默機趣的演出將校長等人從天上拉回了人間,思考起「人文大樓」究竟會不會擋到天際線。從茶點、帶位、節目、主持、講評影片等頒獎過程的細節,更顯出哲學系工作人員們背後的精心策劃。

宣布名次的過程依舊令人緊張萬分,不到最後一秒不知鹿死誰手的氣氛始終是頒獎最大的賣點。此次獲得自然組首獎的歐柏昇是物理系二年級的學生,去年的他入圍佳作,今年拿下首獎,可見持續的進步。支持他不斷投稿的最大動力,是因為他認為哲學對於物理研究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文組首獎得主是哲學系三年級的陳孟修,今年是他第一次參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初試啼聲便一舉拿下了首獎。他謙虛地表示受到老師們的啟發,希望獎項可以越辦越盛大。來自國發所碩士班四年級的潘定澤是社會組首獎的得主,透過朋友鼓勵投稿的契機,對媒體不滿的他再次發現「筆比刀劍更有力量」。他呼籲身為知識份子的我們應無私地貢獻自己的心力,並且要時時反省以避免陷入自我的成見。

生命教育組的首獎得主則是哲學系三年級的張堯程,這是他第三度入圍桂冠獎,他表示十分感謝老師、家人與這個獎項。創造生命,可以是為了人類族群的存續或提升為一種精神的寄託,他表示,無論是何者形式,創造生命都為我們有限的人生帶來希望與意義。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臺灣近年來比以往都面臨了更多社會問題。不論是政治與正義的衝突,還是道德的虛無化現象,身為社會知識份子的臺大學生,比任何人都更有責任要去擔任社會的反省者,勇敢地正視社會問題。明年春天同樣時間,下一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邀請你與我們一同思考。

第四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得獎名單

人文組得獎名次—首獎:哲學三陳孟修。貳獎:外文博五鄧安妮。叁獎:哲學碩三張勝鬘。佳作:哲學博三周詠盛。佳作:資管一馬聖凱;社會組得獎名次—首獎:國發碩四潘定澤。貳獎:中文四趙鐸。叁獎:財金二李岱軒;自然組得獎名次—首獎:物理二歐柏昇。貳獎:哲學三張堯程。參獎:從缺。佳作:數學三李依依。佳作:醫學二吳若玄;生命教育組得獎名次—首獎:哲學三張堯程。貳獎:資工博二李彥瑩。叁獎:哲學二利昕晏。佳作:醫學二吳若玄。佳作:牙醫一蕭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