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庠科技講座得獎名單

第一屆奈米科技李世光教授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暨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推薦人:清華大學徐遐生校長•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 經歷:國科會微機電與奈米技術推動小組召集人• 獎勵:Institute of Physics, Fellow、國科會傑出獎、台大教學傑出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IBM Outstanding Technological Award• 得獎理由:在微機電與奈米科技研發中有重大成就,其研發成果不僅在學術上表現優異,在應用上亦具重大價值,對學術與產業結合有很大貢獻。 第二屆奈米科技林唯芳教授台灣大學材料系教授• 推薦人: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 學歷:美國麻州大學高分子化學博士• 經歷:美國西屋科技中心院士、日本三菱研發中心訪問學者• 獎勵:國科會研究獎、材料年會最佳論文獎、美國西屋科技最傑出工程師獎• 得獎理由:具工業界研究經驗,加上近十年在學術界的努力,在化學物理、材料及電子跨領域間,研發出多項光電及生醫奈米材料,且具前瞻性及應用性。奈米技術實用化與應用成就值得嘉許。 生技醫藥莊立民教授台大醫學院暨台大醫院內科教授• 推薦人: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 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內科主任• 獎勵:2001-2003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9-200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8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陳芳武教授傑出研究獎、1993明儕醫學研究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得獎理由:莊立民教授研究內容豐富,特別著重於國人糖尿病基本資料的探討。他以現代生物技術,對病因學的鑽研,訊息傳遞之深究,基因表現予基因重組蛋白質的研究更是不遺餘力。寄望對糖尿病分生機致的探究,能更深更廣,而且更能助於臨床實用而改善患者的健康,最近又將從事糖尿病中草藥的開發。 第三屆生技醫藥侯勝茂教授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推薦人:台灣大學醫學院謝博生前院長、台灣大學醫學院陳定信院長、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王榮德院長• 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所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副院長、省立台北醫院院長• 獎勵:國科會傑出產學合作獎、美國骨科醫學會會員、澳洲手外科學會終身會員、台灣大學教學優良獎、國科會研究優等獎• 得獎理由:侯教授具有一個大學醫院教授的抱負,包括教學、研究及服務,他不只精通某一部份,而且是各方面都很成功,除此之外他的最大財產是他的領導能力,他是一個天生領導者,具有領導者的特徵包括負責、持續、整合能力等,在個人方面,他是非常謙恭,對人和藹,若能獲得〝有庠科技講座〞的生技醫藥類講座其可說是實至名歸。 第四屆奈米科技彭旭明教授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推薦人: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台大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牟中原、台大化學系教授王瑜• 學歷: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兼任副校長、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 獎勵:教育部第一屆國家講座、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化學獎、國科會四次傑出研究獎、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民國斐陶斐傑出成就獎• 得獎理由:兩位最後的候選人,陳力俊教授及彭旭明教授,都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國內外皆享有盛譽,並在教學及行政上也有傑出的表現。任何一人擔任此講座,皆會實至名歸,提昇此講座的榮譽。 第五屆生技醫藥何弘能教授台灣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 推薦人:台大醫院林芳郁院長、台大醫院楊泮池副院長•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士• 經歷:台大醫院院長室副院長/醫學研究部主任、國科會婦產泌尿學門召集人、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理事長• 獎勵:美國生殖免疫學會貢獻獎、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青杏醫學獎、台灣醫學會武見太郎研究獎、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三屆有庠傑出教授獎• 得獎理由:何弘能教授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並兼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在醫學研究方面,何教授有婦產科臨床專業資深經歷之外,並專攻生殖系統免疫學、免疫學,成為這方面的權威學者,可由何教授曾榮任美國生殖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得知。其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胚胎著床、細胞免疫、腫瘤免疫等多項專精研究,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超過200篇,被引用的次數更超過一千次以上,享譽國內外醫界。

第六屆奈米科技牟中原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推薦人:中央研究院陳長謙院士、台灣大學化學系周必泰系主任•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系博士• 經歷:台灣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台灣大學凝態中心合聘教授、國科會化學審議會學門召集人• 獎勵:國科會傑出研究榮譽獎/特約研究員、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傑出人才基金會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得獎理由:牟教授在奈米材料與科學的研究已有十六年,由最早的奈米碳管及碳60開始研究,再逐漸研究奈米複合材料與多孔材料的合成,中孔徑分子篩之表面修飾,金屬顆粒的合成及催化應用,並將奈米材料應用於生物醫學,於奈米材料及應用之研究為國際先驅者。 通訊光電貝蘇章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教授兼院長• 推薦人: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陳俊雄教授•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電機博士• 經歷:大同工學院電機系教授/系主任、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系主任• 獎勵:教育部國家講座、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特約研究人員、IEEE Fellow• 得獎理由:貝教授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數位信號處理之教學與研究之先驅,一再獲IEEE Fellow、教育部學術獎、國家講座等重大獎項肯定,現為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他曾擔任國科會電信學門召集人,在推動我國電機資訊工程教育及人材之培育上有重大貢獻。 第七屆奈米科技王玉麟教授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所長兼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推薦人: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劉國平院士• 學歷: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 經歷:國科會物理學門召集人、國科會物理學門諮議委員• 獎勵:國科會優等獎、第一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傑出人才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 得獎理由:以奈米物理的學術背景,卻能利用多孔陽極氧化鋁底板製造奈米銀粒子陣列,並以此作為超高靈敏度與均勻度之拉曼訊號加強底板,進而運用此一技術來研究細菌表皮之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同時還能以此平台監測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反應,為奈米科技在生醫產業應用指出一個新方向,跨領域的研究表現與貢獻實屬難能可貴。

研究領域從聚焦離子束及質譜儀分析起家,進而製備各種奈米結構並研究其性質與應用,有其系統性之研究路程,並以細膩之切入方式從事奈米科學之研究,極具科學家精神。 生技醫藥高嘉宏教授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 推薦人:台大醫院小兒部張美惠教授、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陳培哲院士、長庚醫院內科部廖運範院士• 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終身職特聘教授、亞太肝病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獎勵:台灣大學終身職特聘教授、第五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台大醫院教材著作優良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醫學學門評鑑委員得獎理由:研究成果甚為豐碩,質與量均十分優越,已發表逾210篇SCI論文(包括28篇綜論和社論)及5篇書籍專章,論文甚多發表於頂尖國際學術期刊,並於02-07年間被聘任為SCI期刊Liver International之副主編,SCI期刊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之主編。

在醫學院與醫院對於研究生與年輕醫師在學術研究與臨床醫療方面的指導不遺餘力,所指導成果均能發表於國際著名醫學期刊,亦常應邀至國外重要學術機構與醫學研討會作教育演講,在肝臟疾病之教學上甚獲讚譽。 綠色科技駱尚廉教授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推薦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吳先琪所長• 學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環境工程博士• 經歷:台灣大學環研中心主任與環工所所長、IWA (國際水協會) Board Member & ASPIRE Chair、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獎勵: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章、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學術論文獎、 Best Poster Award, IWA 2008 World Water Congress and Exhibition, Vienna、江丙坤傑出兩岸文化交流獎• 得獎理由:教學認真積極,先後獲教學特優教師獎等十一次,甚獲肯定,並發表期刊SCI論文129篇。長期從事五大綠色科技領域之研究,成果豐碩外,主持微波誘發資源化技術研究,提升重金屬回收效率,在縮短時間及提高純度方面及安定化上,有重大突破和貢獻,其相關研究已獲8項專利,學術及技術應用皆極具價值。領導學術研究,除曾擔任國科會學門召集人外,歷任各學會、協會理事長及學刊主編,貢獻極大。無論在教學、研究以及專業服務上均有其貢獻與發展。 第八屆生技醫藥郭育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環境暨職業醫學科教授• 推薦人:中央研究院陳建仁主任、國立台灣大學王榮德講座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何英剛副院長• 學歷: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博士• 經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亞洲職業衛生學會理事長• 獎勵:Fellow of the Collegium Ramazzini、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台大醫學院優良教師、台大醫院傑出研究獎• 得獎理由:郭教授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博士,曾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委員,並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台大醫院傑出研究獎等殊榮。郭教授長年研究多氯聯苯對人類毒性的疾病表現,多篇論文發表於Lancet, JAMA等頂尖醫學雜誌,對人類多氯聯苯中毒的治療,深具貢獻。 第十屆奈米科技周必泰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人: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臺灣大學彭旭明副校長、臺灣大學化學系牟中原教授•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博士• 經歷: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能源與環境召集人、中正大學化學系中心主任• 獎勵:教育部國家講座、國科會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得獎理由:周教授早期從事光譜動力學、激發態電子及質子轉移的物理化學研究,藉著在光物理化學上的深厚基理以及雷射光譜動力學技術的專精,多年來結合奈米相關研究領域,在這十年間開創了在國際間非常具獨特性的傑出奈米研究成果。從零維至一維自組裝到二維奈米陣列均多所涉獵,更結合半導體奈米基材、奈米發光金銀、奈米核磁共振顯像材料等,發展出獨特的奈米複合材料,集生化辨識、顯像及光動力治療的三合一功能於一體,並發表“發光胰島素奈米金”的合成及其一系列醫學應用。最近更發展一系列混成太陽能電池的原型,極具未來發展性。

綠色科技李篤中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化工系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兼工學院院長• 推薦人:臺灣大學劉懷勝系主任• 學歷: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經歷:臺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元智大學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 獎勵: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特約研究員、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石延平教授獎、中國工程師學會最佳論文獎• 得獎理由:研究領域屬生質能科技,範圍廣闊,其研究受到國際肯定,成果已陸續轉換成應用實務,在中國大陸使用其有機廢水碳氫同步脫除生物處理技術,已應用於大陸6省21項製藥。李教授的研究全針對台灣本土產業遭遇之環境與能源問題,研究成果皆發表於國際期刊,達到兼顧學術「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目標。發表SCI論文總數506篇,引用數已逾7,000次,研究成果兼具實用性與產業貢獻。

第十一屆生技醫藥林峰輝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 推薦人:台大醫學院楊泮池院長、台大工學院顏家鈺院長、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王兆麟所長•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科會醫學工程學門召集人、台大醫院醫學工程部主任、國立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所長• 獎勵: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台灣醫學會杜聰明獎、國際生醫材料科學及工程學院院士• 得獎理由:林峰輝教授是世界第一個學者以Alginate或Gelatin氣泡備製成 3D立體支架模仿肺臟組織之肺泡架構,以肺臟前驅細胞載入後,成功在體外培養出類肺臟之組織,結果顯示肺部幹細胞/先驅細胞種植於生物支架後,不僅能夠形成肺泡狀的結構,也能被誘導分化成肺泡細胞。林教授的研究具臨床應用性,有11項技轉產業,不只獲高額技轉金,而且協助台灣醫療器材產值提升。 第十二屆通訊科技廖婉君教授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推薦人:台灣大學陳良基副校長• 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所教授、中研院資創中心合聘研究員、行政院研考會委員• 獎勵:國科會研究傑出獎、IEEE Fellow、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李國鼎研究穿石獎、第六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得獎理由:研究團隊從事多項技術突破而取得國際的領先地位,廖教授目前已發表超過180篇以上IEEE/ACM高品質期刊及研討會論文,在無線及多媒體方面的論文被廣為引用。廖教授的國際能見度非常高,除了曾獲邀擔任期刊的編輯,並多次獲邀擔任IEEE ComSoc 旗艦型國際研討會的議程委員會主席及ICC等旗艦型研討會之講員。此外亦積極參與規劃智慧生活、雲端運算、社群網路、智慧電網暨綠能資通訊等相關應用服務,並協助國科會、經濟部、及交通部,參與各項計畫審查。無論在研究、教學、產業與社會服務均有優異表現,故優先推薦之。

光電科技孫啟光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光電所暨電機系特聘教授• 推薦人:台灣大學陳良基副校長•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分子生醫影像中心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電資學院副院長• 獎勵: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國際光電學會會士SPIE Fellow、第六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得獎理由:孫教授致力於超快光電造影技術之開發,開創出奈米超音波、倍頻式顯微切片術、與兆赫波光纖化影像系統等全新領先之研究領域,並領導兆赫世界紀錄頻寬光偵測器與氮化鎵/銦化鎵之超快電載子動力學之研究,研究成果非常豐碩,獲得國內外諸多重要獎項肯定。台大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在孫教授主持下,促成多項癌症早期診斷之獨創技術,目前並積極投入台灣高階醫材影像工業之建立。孫教授亦積極投入各項校外與國際之服務,對於提升台灣光電界之能見度極具貢獻。 綠色科技何國川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 推薦人:台灣大學楊泮池校長• 學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化工博士•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PPG Industries, Inc.研究計畫工程師• 獎勵: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得獎理由:何教授專注於電變色材料元件及染料敏化電池的研究,成果豐碩,總共發表SCI論文282篇,H-index為37。依染料敏化太陽電池之研究而言,申請人發表了129篇論文,在此領域居世界第5位,為亞洲區排名第一位。積極參與跨領域學術合作,深耕多項染敏太陽電池元件技術開發與評估研究,例如:開發新型半/全固態、膠態、離子液體電解質太陽電池元件製程,開發可撓式光電極以及低成本對電極材料研究等,成效卓著揚名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