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變新視界沙龍:臺灣國土規劃、能源產業、社會轉型

高雄氣爆事件除了首當其衝的工業、都市安全問題,今天這些「高危險工業管線」為何會經過人口稠密的都市,更根本的應該是「災防概念的國土規劃」問題;而臺灣產業「長期依賴石化產業、卻缺乏有效的風險治理」,牽涉到臺灣產業轉型問題,為何就是「無法全力發展綠能」、「綠能喊假的」造成臺灣人民安全、健康危害,亦造成產業困境。

沙龍邀請國李鴻源教授、太陽能產業泰斗陳文咸秘書長,李遠哲院士等學者與會共同探討臺灣未來要如何「轉型」下去。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14年8月9日(六)13:30~16:00於華山文藝中心遠流別境(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三館)以永續社會發展訴求,舉辦「台灣永續發展轉型:國土、能源產業、社會轉型沙龍」座談。

主辦單位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氣候變遷治理隨著1992年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之永續發展宣言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全球直到2000年中後期「極端氣候」造成的氣候災變、結合科技對生態、生物多樣性的衝擊,方加速世界各國政府與民間認真的對氣候巨災、複合性災難之治理與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的重視。

儘管廣義的氣候變遷,包括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核能、新能源、高碳排工業還是畜牧業等複雜議題、因果關連仍有許多科學辯論,但不論哪一種論點,所爭的乃是政策急迫性、預警原則措施採取程度問題,人類不能永遠依賴石油、煤炭、天然氣,而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轉向新能源。

低碳社會轉型在概念定義上,指涉世界各國為因應全球暖化所造成未來環境、經濟、社會與生存等災難性的崩潰(dramatic collapse WBGU 2011),需要從目前高度浩劫資源、能源密集、高度排碳與污染的產業經濟社會,轉型朝向低能源密集、低碳排放、低污染、資源再循環利用之綠色永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