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翻譯世界 在今天想像未來:103年科技部經典譯注系列秋季講座

精神分析的議論與論譯:《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 1941-1945》

103年科技部經典譯注講座北區第二場於10月15日在臺大盛大開講,全場爆滿、座無虛席。北市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榮裕和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林玉華教授根據共同譯作《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1941-1945》,講解精神分析自佛洛伊德以降的歷史發展,並介紹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講座後半,討論人聯合醫院劉佳昌醫師和主持人輔仁大學宋文里教授分別針對臺灣心理分析的發展提出看法,引起觀眾熱烈討論,欲罷不能。

林玉華教授首先分享他們的「翻譯血淚史」。《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1941-1945》長達一千多頁,翻譯過程橫跨十年,其中審閱、增刪導讀以及統一佛洛伊德原文英譯版本就將近五年,尤其煞費苦心。

本書是精神分析理論發展史上的重要著作,詳細記錄這段作為歷史轉捩點的論戰,核心議題在於佛洛依德理論的本質精神,進而牽涉到英國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導權。由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和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代表的兩派人馬,激辯克萊恩強調的「嬰兒的早期焦慮和潛意識幻想」以及「死之驅力」,是否偏離「正統」佛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嚴謹學術討論中交織著情緒化的人身攻擊,戰火愈演愈烈。最後雙方簽下「紳士協議」,形成三派鼎立的式態:安娜佛洛伊德學派、克萊恩學派和獨立學派。

蔡榮裕醫師延續林教授對於論戰過程的簡介,問到「這一切是歷史事實還是歷史故事?」他首先簡介精神分析內涵及多重面向,然後指出本書是在回顧歷史事件,所以「故事就只是故事」,與其把故事當聖經,不如思考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蔡醫師於2004年推動成立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目前蓬勃發展,未來是否也可能發生論戰?對此蔡醫師強調要「回到佛洛伊德」,以其論述為基礎,再加以延伸發展。

討論人劉佳昌醫師,則以「了不起的事件,了不起的書,了不起的翻譯」一語,總結他對《佛洛伊德─克萊恩論戰,1941-1945》的看法。他認為精神分析與歷史的關係錯綜複雜,微觀而論是人透過治療師看到自己的歷史,整體而言後設心理學其實就在建構人類的發展史。最後劉醫師提到,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目前採用「Formosa Model」,強調兼容並蓄,尊重彼此差異,以期能解決歧異。在精神分析理論爆炸的年代中,更應謙虛面對多樣意見,因為「我們都在等待潛意識中的未知」。

講座進入尾聲,主持人宋文里教授慨然陳詞,強調翻譯之重要,不僅要產出更多經典譯作,翻譯過程更該嚴謹審慎。他振臂疾呼,主張「unconscious」不該翻譯成「潛意識」,否則易與「前意識」(preconscious)混淆,「transference」也不該是「移情」,因為「移情」早由朱光潛用來翻譯美學的「empathy」,關鍵詞翻譯若是混用不清,將會讓學術討論變成一場混仗。

最後的問答時間,觀眾提問踴躍,熱情參與討論,除了延續宋教授對於詞彙翻譯的疑義,也思考東西文化脈絡和神經科學如何影響精神分析。

經典譯注講座第三場-「多人賽局理論與政治科學研究:《政治聯盟理論》」將於10月22日登場,由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吳秀光教授主講,精彩可期,不容錯過。接下來還有10月29日的「責任設計與消費主義:《為社會而設計》」,以及11月5日的「透過教育改造社會:《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歡迎各界人士到場聆聽。詳情請參考下列活動網站:http://club.ntu.edu.tw/~luisachang/103_classic_translat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