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r團隊榮獲創業潛力獎下載人數超過十萬將赴美參加矽谷培訓計畫

今年二月初,四名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王薾萱、楊筱南、張鼎言和程子玲),相遇於一堂雲端實務專題的課程,雖然都屬於端運算與商業應用學程的學生,那時才是第一次正式認識彼此。課程的指導教授,資管系的莊裕澤教授,一見面就堅定地說:「這個專題不是要你們只寫出一個商業模式,你們必須要實際地在市場上存活。」

最初的構想是設計一個簡單的互動遊戲,從這個概念開始經過反覆的討論和使用者研究之後,發現現代都市人在網路社交活動中普遍存在「分享焦慮」的問題,再加上社會上網路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因此決定開發出一款以「抒發」與「療癒」為訴求的app,並將其命名為“murmur”,讓所有人可以自由說出真正的心聲、不用再受社會包袱限制的平台。於是訂下了 murmur 的價值宣言「Share anonymously with your real world」,這也是希望帶給使用者不同於現有任何社群的價值體驗。

在 murmur 的構想還是一堆紙的狀況下,老師就帶著團隊訂下了這學期的「賣身契」-連續五天登入使用者數要達到一千人。雖然大家總是愛嚷嚷著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也從那天起團隊有了很強的共識「這次是要玩真的!」。

三月中開始,一群沒有經驗的開發者就這樣開始挑戰團隊的第一個 App,對於功能的想法也從不停地發散到收聚、再發散再收聚。每一次的討論都會出現新的想法和問題,雖然開發的過程都不是過去所擅長的、很多細節都要從頭開始學習,但因為我們抱著「玩真的」態度,才能不斷的激發出讓整個團隊快速學習的能量,有著很高的執行力。

UX 設計師王薾萱發揮圖資所習得的專長,從一堆功能概念中規劃出了 murmur 的設計界面。另一面,關於 murmur 的設計風格,我們有共識要營造出療癒的氛圍,卻不只限於女性的介面,美術設計師楊筱南在當時還未加入團隊的妹妹楊敬亭以及多位友人的協助下,設計出一款以「惡趣」為風格的五個角色。

四月底,具有開發軟體經驗的梁惟傑加入了 murmur 的計劃中,讓整個團隊更加完整- iOS 平台有原本的工程師程子玲負責,而 Android 平台與後台則由工程師梁惟傑建立。兩人皆是資管系的學生,靠著專業與良好的默契,使得 murmur 能在短短不到五個月從無到有被開發出來。

這短短半學期內我們不停的 meeting,幾乎所有的空閒時間都聚在一起不停的修正和測試,一開始的確因為每個人的專業領域都不同,需要很多時間溝通彼此的想法,但漸漸的我們五個人找到彼此的適合相處模式,也互相感到慶幸能找到一群如此志同道合的夥伴。

六月初,團隊的最後一名成員楊敬亭以美術設計師的身分加入了 Somer 團隊,補足姊姊在國外三個月交換學生時,行銷所需的美術設計空缺。進入暑假時, murmur 的開發也逐漸完成,進入試用的階段。少了學期間的壓力,團隊的討論更加密集,並且由張鼎言以過去實習經驗的長才擔任整體行銷企劃,也同時在 Facebook 及各個平台上成立了粉絲專頁。

當 murmur 正式上架後,挑戰才真正的開始。上百種的機型與作業系統組合,加上各種不同的使用者操作方式,給予兩位工程師非常大的挑戰。儘管事先經過了好幾輪的測試,介面設計與程式的問題仍不斷地出現,在短時間需要不停地討論修改。另外,行銷與客戶經營對我們而言也是相當大的挑戰;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如何增加 murmur 的曝光度,以及如何在還未成形的社群平台上留住使用者,並吸引更多使用者加入,都是我們第一次面對的問題。

然而在這些不斷的挑戰之下,我們越來越有想讓它繼續長期經營的決心。於是,我們正式地取了團隊的名稱 Somer(Somebody brings you summer),也說出了的核心價值:我們都有機會成為 Somebody,透過我們的服務和產品帶給使用者溫暖如同夏天。由於murmur起初只是單純想提供一個讓用戶可以自由說出心聲的平台,因此為了加強我們創業的實力,我們透入了科技部所舉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For IP To IPO, FITI)。

在參賽的過程中,很幸運地得到很多業界資深前輩和學長姐的建議,也才激發我們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平台產生商業價值的可能性。我們相信每個人同時都存在很多不同的面向,murmur 就瞄準了「人的多面性」這個特性切入。在臉書這個實名制的平台上,所形塑出的只是使用者的其中一面,而且很常是被苦心經營出來的,受到很多社會包袱的限制。相反的,在 murmur 平台的匿名環境下,將可以讓使用者呈現其其他的面向,而我們想強調的是這些面向背後所代表的需求將會更直接、更情緒、也更真實。目前 murmur 正是看準這樣一個具有潛力的市場機會。

隨著過關斬將,murmur 得到一筆能支撐行銷花費的獎金。但更多的時間,我們在不停循環看似無解的問題找出可能的解答,並在嘗試與錯誤中找出正確的方向。曾經興沖沖地帶著電影票在學弟妹上課的班上請他們下載試用,卻在一個三十多人的班級只得到了幾個人的回應;也曾跑回高中的母校低聲下氣說完,「您好,我是台大的創新團隊」之後,馬上被學弟妹用簡單的「不用了,謝謝」拒絕。

除此之外,我們也多次地被質疑 murmur 的核心價值,將匿名戴上了製造社會混亂的帽子。我們在不斷被挑戰的過程中,有了更多機會反覆的將 murmur 的核心價值定義的更清楚。雖然 murmur 現在已經正式上架,但我們也清楚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嘗試改進,我們希望透過不斷地嘗試能夠解決未被滿足的需求,帶來對使用者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在此特別感謝計劃中的網路領域業師對我們的指導與鼓勵,以及莊老師懇切地提醒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使團隊能在重重困難中走下去。身為 murmur 的開發團隊,我們本身也是 murmur 的愛用者,因為一開始 murmur 就是為了要解決大家想說卻不能說的窘境而產生的。引用其中一名使用者在 murmur 上的發文,「有些時候,匿名是為了不負責任的發言;但更多時候,匿名只是為了不傷害那些和我們立場不同卻深深愛著我們的人」,看到不少的使用者在這個App上表達他們對此的喜愛,以及整個 murmur 所呈現出來的氛圍,讓我們更加相信產品的潛力。

上個月,Somer 團隊帶著 murmur 進入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的決賽,得到了創業潛力獎;下個月,團隊將赴美參加矽谷培訓計畫。目前 murmur 下載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十萬人,並有 Facebook 提供我們建議和贊助相關的資源。能在創業初期有這樣的經歷,對我們而言就像是作了一場夢一樣,而且我們的夢會越作越大、持續不斷的繼續下去,就像從今年二月開始的討論群組一樣:開啟了通知,手機就不會輕易地停止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