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兒童博物館──不問社會能給什麼 而問我們能做什麼?

臺大校內的學術一直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而臺大博物館群,正是將專業知識傳遞給大眾的橋樑。在生命科學院郭明良院長及臺大博物館群陳雪華館長的支持下,動物博物館及植物標本館自去年開始舉辦「臺大假日兒童博物館」活動,由生科院成員報名規劃活動,將所學的知識、研究方法、過程及結果,利用博物館藏品、個人收藏標本、自製圖卡或多媒體檔案等,設計深入淺出的解說及遊戲,向小朋友及家長們揭露多項生命的奧祕。從酵母菌到蕈類的特徵,植物的形態及氣味、民俗植物的故事、昆蟲與植物的關係、貝殼形態與幾何、動物腸道細菌,到動物行為、生態保育甚至考古學的研究,內容多元繽紛。

上述活動自 2013 年 9 月開始舉辦,於週六下午在生科大樓門口設置活動攤位,為期6週的時間內共吸引近 250 組家庭、700 位觀眾參加;建立口碑後,2014 年兩學期共 16 週的活動,更有超過 1200 個家庭、4000 多人參加,獲得更大的迴響。雖然名為兒童博物館,但前來的家長與孩童同樣熱衷。發起的于宏燦、胡哲明兩位教授,也因此體認大學博物館除能協助大學高等教育及專業學術研究,亦為大學通向社會的窗口。而在推廣科普教育的同時,同學們也能藉此機會走出學術象牙塔,服務民眾。

與其他博物館機構不同,大學博物館所擁有的資源不僅只有收藏的物件,還包括參與教學及研究的教職員生。因此,本活動招募學生設計活動,將自身所學的知識轉化,傳遞給不同背景及年齡層的社會大眾。對學生而言,與觀眾的互動除能磨練自身的溝通技巧,家長與孩童旺盛的求知慾及充滿創意的提問,也刺激其反省自身學識深度與廣度之不足。博物館在此作為一個平臺,提供宣傳、場地及流程的規劃,館員郭偉望、鄭淑芬、林怡蓉不但催生此活動,還繼以觀察、紀錄、訪談及評估等研究及收藏工作,居功厥偉。

曾設置攤位的 35 人中,雖以生科院成員為主,但文學院及生農學院的學生亦跨界參與,甚至有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及中國文化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同學前來共襄盛舉。生命科學院歡迎更多同學報名加入兒童博物館行列,企望全校師生共同突破學科藩籬,一同建構這獨特的博物館活動。詳網:http://kidsmus.ntu.edu.tw/。

臺大博物館群網頁:http://www.museums.ntu.edu.tw/(圖/文:生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