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台灣大學兩岸學術文化交流訪問團記行

                 文/曾建元(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今年八月,我承國家發展研究所邱榮舉教授的舉薦,參加了2001台灣大學兩岸學術文化交流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與復旦大學的行程,並出任學生團團長職務。此行是由邱教授親任行政總監主持策劃,社科院學生會與兩岸學術文化交流會支援行政,而由前法學院長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袁頌西校長擔任名譽總團長,社科院包宗和院長任總團長,研究生以國發所碩士生為主體,另有會計學研究所碩士生一名,大學部學生則以社科院各系為主體,但亦包含了來自法律、管理、理、醫、工、農、電機資訊、公共衛生等各學院的學生。全團人數達八十餘人。

北京

8.8早上六點在台大社科院集合出發,在傍晚的時候飛抵北京。第一餐吃的是東來順羊肉館的涮羊肉。我們給新華旅行社帶到位於某棟現代樓房裡的某家分店,整個建築內外的色調灰暗冷淡,內部裝潢與公共設施工程品質草率,唯有那又薄又鮮嫩無渣的內蒙古集寧小尾巴閹綿羊肉片和滾燙的燒炭火鍋,才讓略帶失望的心情重新又熱了起來。餐後我們進駐白石橋路上的北京友誼賓館敬賓樓。裡面不時傳出熱門樂團演唱羅大佑歌曲的嘶喊聲。

8.9北大港澳台辦公室潘慶德副主任一早就帶領一群學生在北大燕園校區西側門等候我們了。我們沿著滿植柳樹的荷塘勺海,來到西門前毛澤東手題的校名匾額下留影,然後跨上通往校舍的拱橋,走進校區。我們首先參觀了座落於鳴鶴園內的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這裡陳列著中國大陸考古教?標本和北大考古學系近年?考古工作的成果,我喜歡看它有關商周的文物,證實著《史記》記載的中國上古史,讓我感覺到一種遙遠而神秘的呼喚。中國大陸文史考古學界刻正在進行所謂「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龐大研究計劃,即用現代的考古學上的技術與成果去驗證或校訂《史記》有關三代的內容,在賽克勒博物館,我們看到了那種純粹求真的知識的力量。走出博物館,我們則走經未名湖畔的未名路,前往逸夫樓百年講堂,參加兩校師生的座談會。座談會由北大何芳川副校長和本團袁校長共同主持,會前兩校師長們則在小會議室先行會面,何副校長感謝台大陳維昭校長在北大百年校慶的到訪,為我們介紹了北大百年的發展與現況,並就北大設立MBA(工商管理碩士班)、MPA(公共管理碩士班)等事宜請教台大有關經驗,袁校長則就他擔任法學院長任內擘畫成立管理學院並尋求美國大學給予教學研究支援的經驗與北大交換心得,並表達了兩校可就彼此長項進行交換教授、學生和合作推動研究計劃等建議。在接下來正式的座談會中,袁校長和何副校長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兩岸關係的未來,都將由兩岸現在的年輕世代主導,台大和北大的校友必然在其間引領風騷,發揮領導的作用,所以兩校同學的加強交流與增進瞭解,對於兩岸關係乃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則代表本團學生致詞。我藉我大學時代許多大學生捧讀的三本書為引子,談到北大精神對於台大的影響:第一本書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法律系校友金耀基的《大學之理念》,這本書裡介紹了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大學治校理念,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一文中,指:「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而大學之所以為大,就在於循思想自由之通則,兼容並包各家之言,使之「樊然並峙於其中」。蔡元培在任內聘請了陳獨秀、胡適等大師,開啟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風潮,而他的自由主義教育理念,則被北大學生、後來的北大代校長、台大校長傅斯年帶到台大。傅斯年以「歸骨於田橫之島」的決心投身台大校務,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抗拒中國國民黨黨工制度和思想洗腦教育進駐大學,他在四六事件中營救學生、力保學生,一如當年北大的蔡校長。傅校長身後長眠於台大傅園,受到台大師生的永遠追懷,而傅鐘則成為台大校園思想自由的永恆象徵。今天我竟來到北大的百年講堂,蔡元培領導的北大在近代中國豎立的大學典型,讓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個台大人和一個大學的教師,傳承那被傅斯年移植到台灣的北大精神,在我身上是多麼重大的歷史責任啊。第二本書是旅美學者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國民黨曾經把中國共產黨的崛起全部歸因於五四運動,又擔心五四運動對學生運動的感染力,因此,以前在校園裡一度把五四當成禁忌的話題。但我們都知道傅校長當年在胡適的鼓舞下,參與創辦了《新潮月刊》,起草〈新潮發刊旨趣書〉,呼應陳獨秀的《新青年》,鼓吹思想革命,更是火燒趙家樓交通總長曹汝霖宅邸的帶頭者之一。以前的台大學生喜歡談五四運動,自許為北大的傳人,嚮往與崇尚的就是這種愛國的精神。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乃出於傅校長的演講詞,是不是充滿了五四的味道?我在東吳大學時曾經創辦了學生報《時潮》,用的就是《新潮》的典故,這亦可知北大精神所及者,在台灣不只台大學生。第三本書,則是旅美學者吳訥孫(鹿橋)的《未央歌》。《未央歌》寫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浪漫校園故事。西南聯大正是抗戰期間北大與清華、南開於雲南昆明合辦的流亡學校,北大燕園裡還留著西南聯大的紀念碑。《未央歌》頌揚人世間最善良的品格和最真誠的同學情誼,大學是知識的殿堂,也是青春的樂園。台大大氣科學系校友黃舒駿寫了一首同名的歌曲,傳唱大學校園,可知《未央歌》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未央歌》裡的主角童孝賢、藺燕梅,簡直就是台灣大學生的偶像,黃舒駿的歌詞不就寫著:「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藺燕梅!你知道你在尋找你的童孝賢!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在尋找一種永遠。」幾年前鹿橋為前經濟部長李達海的傳記《石油一生——李達海回憶錄》寫序,大家這才知道,喔,原來書裡面那個博學又勤懇的心理系高材生宴取中就是他!最後我則談到對於強化台大與北大學生交流的期待。我談到五十四年前台大曾經發動聲援北大學生運動的往事。那是一九四六年聖誕夜北大先修班文法組女生沈崇遭美國軍人皮爾遜強暴的事件,結果掀起了全中國大學反美抗暴運動的怒潮,台大學生自治會在台北發起遊行聲援北大。至於一九八九年北大參與的六四學運,對於一九九零年台灣三月學運的啟發與影響,則更不在話下。兩校學生其實是惺惺相惜的。我期待兩校的學術交流不要僅限於老師,也應當及於學生、特別是研究生,假期裡北大學生都回家去了,所以真正深入的學生交流活動,應該是找一個課題,譬如學術研討會或短期進修,讓學生能參與校園平日的活動,進入當地師生的生活。兩校的同學都分別提問和說明校園生活的狀況,對e世代的大學生而言,其實他們是擁有許多共同的時代流行話題的,他們看同樣的電影、小說,聽同樣的流行歌曲,北大學生也對於留學台大十分感到興趣,曾任教育部次長的袁校長則說明問題卡在大陸學歷認證的政策。不過,台灣的發展經驗,顯然還是北大師生最感興趣的問題,他們問到台灣的政黨輪替與民主化問題,袁校長從人類爭取民主的歷史經驗,指出台灣民主轉型的時間不久,民主政治文化的基底尚淺,因此還有許多需要努力之處,包院長和陳德禹副院長則說明民主化的經濟與社會條件在台灣形成與成熟的過程,同時也指出教育對於型塑國民民主素養質的重要性。中午在留學生宿舍勺園用餐,北大一位唸工科的同學在路上問了我到台大唸書的可能性,他說他很嚮往台大,對電腦很有興趣,知道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實力很強,希望有機會到台大深造或到台灣工作。我跟他說,據我所知,台灣還未承認大陸學歷,因此他可能無法到台大唸研究所。他聽了大惑不解,為什麼北大的學歷竟然還有國家不承認?我跟他說,學歷的承認是國家主權的行為,不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對世界公認的大學都裝做沒看見、不存在,著實也有一點離譜。我安慰他不要失望,也許等他畢了業台灣就開放了,或者他就留在北大深造,再看看能否申請到台大做短期研究。

在北大攻讀政治系博士的本校政治系校友朱榮彬帶來幾位北大政治系的博士生和我們一道用餐,有一位叫胡云喬的,是做選舉研究的,本身有一個《中國選舉研究》的網站,我跟他提起不妨以中研院士台大政治系胡佛教授的選舉研究室為典範,開始逐步建立、累積中國大陸選舉的有關數據統計與分析資料,長此以往,才有機會在大陸選舉研究這一領域獨步中國。我跟他說我的同學陳淳斌的博士論文就是做蘇南地區的村民自治及選舉的,胡云喬說,村民自治已經不算什麼了,現在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鄉級選舉,他又說到,他們最近曾經請四川省一個鄉的人民代表到北大演講鄉級選舉問題,為學校所拒,後來把題目改為「中國農村發展問題」之類的,就完全沒事了。我們又談到博士就業的問題,一位叫唐娟的說法令我印象深刻,她說,除了北大之外,基本上想去哪裡教書,「隨心所欲」。

下午,本團在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舉辦《客家文化與兩岸發展》兩岸學術研討會,有多位北大客家裔教授應邀與會,並有多位有興趣的北大學生列席聽講。該項活動分成兩個單元,《客家文化》和《台灣發展‧行政》,有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客家語節目前來錄音採訪。第一個單元由邱老師主持議程,有兩篇論文發表,邱老師的〈論客家文化與台灣客家發展〉以及立法院圖書館范佐雙副館長的〈論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組織條例〉。第二個單元由趙永茂前總務長主持,發表論文有賴進祥〈論傳染病與台灣二二八事件〉、鍾國允〈論合憲性審查制度〉、陳玲玉〈論台灣民主憲政發展〉、曾建元〈論台灣修憲與選舉政治〉、鄭治平〈論台灣政黨輪替與文官行政中立〉、陳邦豪〈論國家賠償程序與行政訴訟程序〉、吳宏志〈論台灣的教師免稅政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邱榮裕講師的〈論東亞同文會與近代中國政治關係〉,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張海英教授的〈論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與傳統的鄉村社會〉。一位北大研究生在綜合討論的時候,質疑兩個單元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繫,使得關心客家文化的聽眾與關心兩岸發展的聽眾之間找不到共同對話的基礎,徒然使這場研討會成為自言自語和各說各話。邱老師意有所指地答覆道,原先北大聯繫單位並不願意與台大合辦這項活動,在無法與政治系或相關系所取得協調的情況下,本團只有改而尋求自中文系突破限制,而不得不抬出「客家文化」的帽子以沖淡「兩岸發展」此一主題的敏感度。北大港澳台辦給台大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的公文,乃是表示研討會的籌備需要半年一年的時間方能形成論文,故而無法配合召開研討會。不過,以我的經驗,要辦類似的小型研討會其實並無困難,也沒有必要非要那麼大費周章不可,研究生平日都要寫研究報告,大陸的博士研究生訓練更以論文的研究寫作為主,就特定主題召集研究生發表論文,並非難事,實在花不了一年半載。中午在勺園與我們共餐的北大政治系博士生,都因為事先不知道這項活動而另有要事不得不告退,可見北大的文宣部門乃低調處理這次活動。我們平日難得與大陸的研究生交流,好不容易來到北大,竟然碰上了個軟釘子,讓人略感失望。至於教授部份,也許下筆較為慎重,不容著文輕狂而需要較多的寫作時間,但北京航大的張老師不也完成了一篇論文嗎?晚上是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在亞運村東北虎餐廳的宴請。姜殿銘副會長是東北人,為我們解說東北菜量大實惠的特色,而那一張大大的扒豬臉,則是東北的招牌名菜。曹治洲副秘書長個性直爽,我曾經在廣東肇慶的星湖畔和他一起吃宵夜,他喝著白酒痛罵台獨,但也承認台灣的選舉實在有意思、很好玩,是個可愛的北方人。席間北大中文系劉錦云教授知道我在唱合唱,便請我代邀台大合唱團到北大演出,她說一般同學也喜歡這種輕鬆的形式,尤其是大學部學生更是歡迎,在促進兩岸年輕人交流的效果上最好。我答應回去轉達。8.11晚上與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進行座談,我和學生團執行長溫聖華代表本團學生與會。國台辦王在希副主任和主任助理兼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孫亞夫副會長親自聽取我們對於兩岸關係的建言。台灣政黨輪替這一年以來,在政治與經濟方面表現的跌跌蹌蹌,加上媒體以似是而非的民意測驗,製造出民眾大幅支持一國兩制的外界印象,進而動搖及民眾對於台灣前景的信心,乃使得大陸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自信提升不少,所謂「觀其言,聽其行」的策略,正顯示了大陸的從容心態,即認為以兩岸政經實力的消長趨勢,在時間因素上乃不利於台灣,因此在三通等問題上不必虛耗精力在與台灣談判,職是,大陸雖然一方面放寬了一個中國三段論的內容,不再強調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另一方面,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上,卻寧左勿右,不願給予台灣任何彈性解釋的迴旋空間,也不願思考兩岸長期的政治僵局對於兩岸人民民族感情的負面影響。王副主任的致詞,便流露出這種姿態,他反覆談到大陸經濟的高度成長,台灣高科技產業西進長江三角洲的風潮,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支持度的上升,台灣內部對於凝聚兩岸政策共識和鞏固政府領導中心的嚴重分歧,以及大陸第四代領導梯隊逐漸成熟、中共意識形態務實化等問題,他也強調,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統一的事,大陸方面吃一點虧沒關係,絕對願意嘗試、努力,他也說到,由於民進黨主張台獨,大陸目前在政策上不願意與民進黨有所接觸,但仍歡迎民進黨的公職以個人身份往訪大陸。陳德禹副院長則愷切地發言建議,大陸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台灣的發展經驗,借重台灣的智慧,同時應該發揮以大事小的風範,以更寬闊的胸懷來處理兩岸關係,方能贏得台灣人民好感,爭取台灣人心,並使得台灣樂於參與大陸發展的進程。他也指出,大陸對於台灣的民進黨政府應當存在信心,適時地幫助陳水扁化解其面對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困境。陳水扁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已經公開表達大陸政策上「四不一沒有」的善意,接下來又有跨黨派小組「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共識提出,對於一個出身自台獨黨的政治人物而言,這不啻是對於原有立場的一大讓步,並且要甘冒原有支持者和同志批判甚至背叛的危險,結果大陸果真以事實上的表態,證明台灣不能在兩岸問題上對大陸做任何的妥協,不能對大陸心存幻想,大陸是得是失,實在應該好好反省、重估。陳副院長認為大陸應給予陳水扁時間,並且給予陳水扁證明新中間路線是可行的的機會。趙前總務長也提醒大陸注意陳水扁的靈活性,不要拒絕與之對話。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系孔慶華教授的發言,頗有東方朔的味道。他說他是河南人,河南位處中原,歷來征戰中原死傷最為慘烈,但大陸經濟開放的這十年,甚至所謂開發大西部的發展戰略,卻都從未給河南以任何補償或優惠,他要為他的河南鄉親請願。孔老師說得在座無不為河南抱屈。但在隨後的餐宴上,孔老師則自揭其用意,他說,他這乃是在揭露選舉政治與所謂本土化的本質,訴諸鄉情是可以換取選票的,大陸在看待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時,必須要認識到這個屬於人性的根本,才不會放大扭曲和做出誤判。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裘元倫前所長則從兩德統一和歐洲統合的過程談兩岸關係的改善之道。他極度稱揚西德布蘭德總理在推動東進政策以及莫內在推動歐洲煤鋼共同體時力排眾議的格局和遠見,他認為中國的統一應該從兩岸尋求相互諒解開始,而且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統合過程,因此需要時間與耐心。他不認為在這一點上對兩岸的政治領導人可以投以太高的期待,因為他們之間糾纏了太多的歷史情緒和政治計算,而且大陸本身有提高綜合國力的當務之急。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兩岸各自的年輕世代。我的發言,係以奧地利林茲二零零零年第一屆合唱奧林匹克比賽中的親身經歷為證。台灣因大陸的惡意阻撓,被禁止參加開幕、閉幕及頒獎典禮,同時被竄改旗幟和名稱。我正色說道,大陸既然已經表明不反對台灣參與國際民間交流活動的立場,則特別是在台灣非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與的國際民間活動上,就不要搞小動作,搞傷害彼此感情、使台灣人感覺人格與國格同時受辱的事。除此之外,我也舉證了世界醫學生聯合會因大陸入會,被迫修改章程限制聯合國會員國始得為該會會員國,而使台灣和巴勒斯坦雙雙被排擠出正式會員的行列。我強烈表達我對於台灣「憤怒的孤立」的深惡痛絕,提醒大陸不要把政治問題弄巧成拙搞成民族主義問題。其次,我則建議,不論信不信任民進黨,都應當正視台灣政治發展的新局面。陳水扁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經人民投票而當選的台灣總統,他的支持者中,更以年輕世代居於多數。如果說,兩岸的未來將掌握在現在的年輕世代手上,大陸則應該實事求是地瞭解,台灣年輕人的支持陳水扁,和統獨是無多大關連的,而是陳水扁所代表的年輕和新鮮的感覺,這和出身於國民黨的連戰、宋楚瑜給人的沈重歷史包袱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大陸想要改善兩岸關係,就不應當以冷戰時期的國共內戰思維來解讀陳水扁及其當選的政治意義,當他打成台獨,拒絕承認並與之接觸,然後寄望於他於下一任倒台,親大陸的勢力上台。儘管陳水扁是一個相對多數總統,但缺少三分之一陳水扁支持者的認可,兩岸關係同樣會缺少穩定的政治基礎,何況陳水扁現在的身份是中華民國總統,兩岸事務不透過兩岸政府的確認與合作,終究不能成事。我呼應了陳副院長的說法,以大事小,是為仁道,而提醒大陸注意陳水扁所釋放的善意,應當給予積極回應與鼓勵,讓他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處理其與台獨基本教義派間的關係。使台獨認真面對中國,在台灣除了他們所信任的陳水扁外,沒有其他的政治領袖做得到。由此,我則提到民進黨早在一九九九年便經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中華民國體制,不再主張以公民投票方式建立台灣共和國,〈台獨黨綱〉的效力既然已經遭到凍結了,大陸就不宜再以台獨黨定義民進黨,況且,陳水扁亦已多次公開宣示,以〈中華民國憲法〉處理一個中國問題,蓋〈中華民國憲法〉暨其〈增修條文〉是一部分裂憲法,以「中華民國國家未統一」來界定兩岸關係,憲法一中的主張,乃隱含著承認一個中國問題的現實性,陳水扁不論如何,都已經展現了他在民進黨既有框架下的最大努力,大陸不能迴避他,而只自欺欺人地以為擁抱了馮滬祥就是擁抱了台灣的主流民意。最後,我則籲請大陸尊重台灣人民對於「中華民國」有關政治符號的感情。在兩岸交流中,最常見大陸訪問台灣人士拒絕進入有「中華民國」有關政治符號的場合,甚至大肆抗爭,頤指氣使,要求撤除國旗、官員退席,毫無大國風度,實在惹人反感。 溫聖華則發言指出作為一個客家人和台灣人對於族群與統獨政治爭議的無奈。撇開政治,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可以擁有許多超越族群與國界的共同時代經驗與流行話題,何必硬要將政治和歷史的包袱丟擲給他們?他認為兩岸政府應該鼓勵年輕人多接觸、多交流,這種民族感情的培養和累積,才是兩岸共同發展最為堅固的基礎和力量。王副主任聽了我所說的,同意部份大陸黨工的過當作法的確傷人感情,他會設法進一步檢討。不過他和孫副會長都認為台灣民間國際參與的問題應當與政府間國際參與的問題合併來看,即放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交由兩岸間的政治性談判來解決。我聽後爭取第二次發言道,大陸的對台政策手段應當為兩岸和平統一的目的服務,如果在與主權無關的民間領域還硬要把政治因素帶進來,而其效果適得其反,則基於目的的衡量,這種手段就該值得檢討改進。大陸不應該去計較台灣的相關作法,應該自我評估,因為要統一的是大陸,台灣內部對這問題本來就有分歧,有人可能還期待大陸的作法讓台灣人越反感越好,越中台獨的下懷。我直言道,大陸不肖黨工的作法已經讓像我這樣的老百姓深深反感了,這些小動作對於兩岸和平統一的目的毫無助益,根本就是在唱反調,大陸實有必要深切反省。用完餐後,專車復載我們回到北京友誼賓館。我們在北京的全部行程,就這麼告一段落。

南京

8.13

南京的主要正式行程為十三日上午在南京大學鐘鼓校區的座談。座談會由政治與行政管理學系張鳳陽主任主持,多位南大教授和學生與會。去年我曾在台灣接待過張主任,相談甚歡,此次重逢,亦格外高興。張主任向本團介紹了南大的沿革和發展,也特別介紹了該校的政治系公共管理碩士班籌設的狀況,他同時也提到大陸高等院校改革計劃二一一工程,不斷合併大學,以增加重點大學的競爭力。大陸大學正處在急速飛躍進步與大量換血的階段,四十歲左右的世代,在政策的引導與鼓勵下,已經逐漸全面取得大學政策主導的地位,而且大學教師的待遇不斷提高,以吸引優秀的人才留在學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南大台港澳事務辦公室的吳京津先生提出有關台灣人親日的問題。他說,由於日本人曾經在南京展開屠殺,所以南京人對於與日本人有關的事物都會非常地敏感。反之,對於台灣充斥哈日族和李登輝公然親日的情形,他個人實在不大理解。我則以家父的經驗,就李登輝一輩老台灣人的親日問題加以答覆。日本人殖民統治台灣,並且對台灣人實施歧視待遇,台灣人是好不容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纔有子弟能擁有與日本人同樣的日語能力,而能進入日本人的教育體系內,在歧視的環境下,與日本人一爭長短。家父即是在日據末期越級考上台大法學院前身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他嘗回憶在校時少數台灣人與多數日本人間的矛盾和衝突。這些接受日本高等教育的老台灣人,由於直接面對與日本人的競爭,感受到日本人的非我族類,因此是深具台灣人我族意識的。光復初期,他們欣喜於可以脫離被殖民者的地位而熱情投向中國,像我父親就是列隊路旁迎接中華民國國軍登岸進入台北的眾多學生之一,但是中華民國卻以征服者的姿態統治台灣,台灣行政長官陳儀任用親信,倒行逆施,最不可原諒的是,絲毫不顧慮台灣人在日本與中國語文環境間轉換過程中的不適應,把中日戰爭中對日本人的仇恨加諸在台灣人身上,貶抑這些使用日語思維的台灣高級知識份子為奴化日本皇民。二二八事件使許多罹患失語症的台灣人頓時清醒,不能依賴外來政權建立自己的民族尊嚴,台灣人應該走自己自主獨立的道路。但這些老台灣人對中國的徹底失望,並不代表他們又回頭要去向日本尋求國家和文化的認同,他們只是語言和思維上擺脫不了對於日語的依賴,自然會對於日本文化萌生一種親切感,就像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依賴國語進行較為深刻的思維活動一樣,我們的母語方言是無法提供這方面的功能的。當中國與日本對他們的心理距離成為等距的時候,甚至對中國的期待落差導致兩者不等距時,極度反日的大陸人則又不理解這些老台灣人的心理,種種誤解乃由是而生。由於日本始終對於侵略中國心懷歉疚,加上兩岸分裂後,日本於六零年代選擇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日本在對華政策上,又重新採取了許多歧視台灣的作法,我記得過去日本放送協會對亞洲播放的新聞和氣象,就獨缺台灣,好像近在咫尺的台灣根本不存在一樣,這對於老台灣人來講,又是一次不愉快的經驗,而誰都知道,威脅日本不能提供這類新聞服務的,是大陸。李登輝罵日本人膽小如鼠,指日本人對中日戰爭問題已經道歉太多了,應該對大陸硬起來,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親日反華,事實上則是要求日本擺脫大陸的威脅,公平對待台灣。曾經在台大教授政治心理學的袁校長,則從學理來看兩岸的反日與親日情結。他指出,對大陸年輕人而言,他們本身並沒有經歷過抗戰和南京大屠殺,反日的情結乃來自於社會化的過程,受到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的重重灌輸的影響,反之,對老台灣人而言,他們也沒有經歷過中國的抗戰和南京大屠殺,他們在日本統治的環境中成長,經歷完全不同的社會化過程,自然不會擁有與大陸人相同的歷史記憶與集體感受。袁校長說,兩岸人民應該以同情的理解態度設身處地地為彼此著想,要避免以自己片面的經驗和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才不會誤解或曲解了對方的行為和意思。袁校長也提醒,要把哈日和親日兩個概念區分開來,前者只是一種新新人類年輕世代的流行趨勢,後者則可能涉及較為深層而嚴肅的文化親近性或認同問題,把哈日當成親日,可就誤會大了。中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的路進明副會長在位於獅子橋的南京獅王府大牌擋宴請本團師長,我也側身其間,品嚐了南京美食,我的酒量不濟,喝得頭暈眼花,飯後回到狀元樓睡了一個下午。隔日上午,本團被拉到紫金山下玄武湖畔的古意軒購物,午後全團開往黃山,至十六日再返回南京,十七日經揚州至無錫,十八日泊蘇州,於十九日抵達此次訪問行程的最後一站,上海。上海8.20十九日逛了一晚的十里洋場,住在有上海香榭麗舍之稱的衡山路附近的安亭別墅。二十日上午,本團前往復旦大學江灣校區訪問。座談會由袁校長和復旦中國共產黨委員會鍾家棟副書記共同主持。鍾副書記介紹了復旦校史和現況。復旦的校名典出《尚書》〈大傳‧虞夏傳〉,是前監察院于右任院長自〈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擷取二字而得,復旦創校時的靈魂人物是一九零五年起即擔任總教習而於一九一三年出任校長的李登輝,如今復旦校園內,就有一條紀念李校長的登輝環路。不過,顯然鍾副書記很不喜歡台灣的李登輝,連忙撇清台灣李登輝與復旦的關係,還基於他對於「祖國統一」的高度期盼,不自覺地暗槓了台灣李登輝一記。該校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倪世雄院長則介紹了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的設置構想與實施情形。邱老師請教了復旦有關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辦工商管理碩士班的情形,鍾副書記答稱乃是高薪央請耶魯選派教授到復旦授課,我乃進一步發言請教復旦研究生國際交流、就業、以及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問題。倪院長則答覆道,以該院為例,即十分重視研究生的國際交流,會選派優秀博士生出國赴有交流合作計劃的學校進修,並鼓勵博士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以上海為首的長江三角洲是大陸目前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域,高級人才需求孔急,而憑藉復旦的優良訓練,研究生與博士生的就業毫無問題。至於國家公務員制度,大陸目前還只有〈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還沒有國家公務員法,在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完善上比較落後,而且薪資偏低,相對於民間外商企業,比較不能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服務。但復旦的學生參加國家公務員的招考,在錄取率上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倪院長也說道,大陸正在發展當中,公私部門高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各大學都在積極爭取主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專業碩士學位課程,以加強培養人才。他說,台灣的社會發展相對於大陸已呈飽和的狀態,所以才會有高級人才供應過剩的問題。社會學系顧東輝副主任跟我私下問了台灣博士生的一般出路情形,我告訴他,如果有志於教學研究工作,往往要與留學回籠的博士相互競爭,因此往往是一職難求,有志難伸,高級人才供應過剩的問題,當近年新大學爭相成立的風潮過後,勢必會隨即浮現。他說,大陸的大學教授有配房,而儘管目前薪水水準比不上台灣,但薪資的調升幅度是很快很驚人的,亦足可以在大陸過得舒服,台大博士要是沒處去,也可以考慮西進。  我們於會後短暫步行遊園,乃告別復旦,前往老城隍廟商場用餐。包院長在南翔饅頭店宴請本團所有幹部品嚐上海小吃,感謝幹部長期籌備活動的辛勞。餐後遊豫園,晚上鳳凰旅行社在上海老飯店宴請全團,隔日上午再遊玉佛寺,即搭乘中國東方航空班機離開上海,至香港轉搭中華航空班機回到台灣,終於結束了長達半個月的行程。台北我覺得台大的學生國際交流活動機會,與大陸幾所重點大學比較起來實在太少了,這當然和台灣的國際地位萎縮有所相關,這對於台灣學生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而言,絕非一件好事。兩岸的交流因為沒有文化和語言上的障礙,是台大學生國際交流最為方便的地方,也是最好的試金石,但我們還應該思考如何深化兩岸學術交流的深度,同時也應當要嘗試開拓與其他地區大學的交流關係。這是台大值得進一步努力的地方,也是擴大台灣民間國際參與、廣結善緣的最有效方法。台灣受美國的影響很深,台大教師以留學美國的佔大多數,台灣人出國旅遊的地方更不出歐美,我倒希望以後台大有訪問亞洲其他國家的國際交流活動也能舉辦和成行。非常感謝社科院舉辦的這次活動,這是我此生最後一次參加的畢業旅行。十月十一日五時一刻初稿十一月七日晚十一時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