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服務計畫

,表達我個人的一些理念,我當時曾說:「臺大不是牛津,也不須做哈佛、柏克萊,她要做的是臺灣的臺大、國內學術的標竿」。臺大之所以為臺大,有她自己擁有的獨特性:第一、臺大是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科系最完整的大學,是國內培育知識份子的最大人才庫,在過去四分之三世紀以來,它一直和臺灣的發展息息相關,是引領臺灣認識本土、放眼世界的燈塔,也是臺灣與世界接軌互動的重要窗口,第二、臺大擁有特殊的文化,這種臺大文化乃是以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為其核心價值,也正是傅故校長斯年先生所留下來的精神遺產。以上兩種實際的建制與精神遺產,構成臺大的獨特面貌,蘊育了臺大人的特質。

1996年5月本人於校務會議,提出了「純淨、自主、均衡、卓越」四大信念,個人認為唯有透過校園文化與學術倫理的重建以及絕對價值之肯定,大學的真正自主與自由才能健全發展、屹立不搖,唯有提昇研究水準、改善教學環境、發揚大學之世界精神,才能立足本土、走向國際,唯有強化大學之推廣與服務功能,才能發揮大學的力量,把大學內真正的自主、自由、純淨帶入社會各階層,促進社會整體的進步。一個理想的大學必須在教育與研究間、專業與通識間、科學與人文間、內在與外在間、本土與國際間,取得均衡,必須在學術純淨與自主的基礎上,力爭上游、追求卓越。

1999年5月個人進一步指出「從完整走向精緻、從臺灣走向世界」是臺大邁向世界頂尖必走的一條路。臺大在追求知識、學術領域的完整之外,更須力求內在的精緻。「完整」可以使臺大教育更具「通識」的功能;「精緻」可讓我們的教育更具「卓越」的品質。而所謂「從臺灣走向世界」則有兩層意涵:其一是臺灣大學不只是臺灣第一學府,也要是世界一流學府,其二是臺灣大學的學術研究不只要融入世界的潮流,更要能凸顯本土的特質。個人提出上述主張與同仁共勉,其目的無非是一方面要維護傅斯年傳統與其所建立的臺大精神,另一方面更要能將此優良傳統與精神予以發揚光大。

三、傅斯年傳統與臺大精神的實踐

在民國八十二年,個人曾提出下列七個理念作為努力的方向:一、維護臺大校園自由風氣;二、建立學術自信、提高學術地位;三、改善教育體質、提昇教育品質;四、規劃校園整體發展方案;五、積極爭取經費並合理分配;六、改善組織架構、提高效能;七、建立臺大人的共同精神圈。

校務發展是持續性的工作,傅故校長不僅為臺灣大學留下豐富的精神遺產,也建立許多重要的典章制度,籌集資金,進行基本建設,延聘一流教師,為臺灣大學建立可長可久的厚實基礎。以下是近年來臺大師生同仁為實踐傅斯年傳統與臺大精神的工作策略:

一、重建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校園中成員共享信仰、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綜合,經過長時間粹煉與世代傳承逐漸形成。具體的做法則是:

(一)加強通識教育、回歸通材教育理念:成立「共同教育委員會」積極改革通識教育課程,期能就本校通識教育發生具體性及結構性的改革。

(二)辦理「勞動課程」、落實服務精神:以培養學生負責、自律、勤勞、服務與互助合作的美德。

(三)創辦臺大藝術季、杜鵑花節、醉月湖音樂會等,營造校園藝文氣息,落實結合社區、關懷社會之理念。

(四)頒行「臺大教師倫理守則」,凝聚教師共識建立共同的道德規範,發揚學術倫理,落實自主、自律的校園文化。

二、維護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本校在新大學法授予大學享有自治權前,即首開各系所推舉系所主任、院長、校長之先例,並竭盡心力維護大學的人事、財務、課程自主權。軍訓選修、共同課程由校自訂之實踐,為大學自主邁出重要的一大步。

1993年10月成立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1995年6月校務會議對調查報告達成原則性處理共識,並完成十項精神性宣示,呼籲任何政治力量均不應介入大學。「哲學系事件」調查告一段落後旋即成立本校「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於1997年6月提出總結報告,並供校史參考。凡此均展現臺大人追求真理、崇尚自主、堅拒外力介入的傳統精神。

三、提昇研究水準、提高學術地位:臺大各項學術成果指標,不論是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國科會特約研究人員、傑出獎等獎項的獲獎人數,所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研究計畫,或專利、技術移轉等,均居國內大學之冠,但同仁仍精益求精,邁向世界一流,所採取的具體措施包括:(一)辦理研究單位評鑑及教師評估(二)整合研究、重點發展(三)延攬優秀人才、激勵教師研究。期能加速本校學術發展,早日躋身世界頂尖大學之林。

四、改善教育體質、提昇教育品質:本校近年從豐富教學內涵、實施教學評鑑及獎勵兩大方向,積極謀求教學品質之改善。豐富教學內涵的措施有:(一)加強基礎核心課程(二)廣設跨領域學程(三)推動非同步網路及遠距教學。教學評鑑及獎勵方面,辦理課程評鑑,並對教學表現優良之教師透過「教學傑出獎」及「教學優良獎」予以獎勵及表揚。

五、規劃校務長期發展方案:1995年完成首部「臺大長程校務發展白皮書」,並據此規劃每五年一期的「中期校務發展計畫書」作為校務規劃之依據,由於近年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系所組織不斷擴增,校區空間頗見窘迫,因此一方面積極收回外借校產並對校產做有效運用,一方面增建校舍,推動校園環境規劃,並籌設新校區多管齊下,以拓展教學、研究及學生活動空間。

六、加強國際交流、擴大校友聯絡:致力拓展與國際知名學府之合作關係,透過學生與教師交換、研究計畫合作、雙學位制以及國際學術組織之參與等,讓世界知名大學之師生走入臺大,也讓臺大師生走向世界。目前臺大已與世界180餘大學建立學術合作關係,每年交換教師及學生人數迭有成長。為配合此一發展趨勢,一方面透過「進階英語課程實施辦法」加強學生英語能力,一方面增加英語授課課程,設置獎學金,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人才。擴大校友聯絡方面:成立「校友聯絡室」,負責校友聯絡工作;發行校友雙月刊做為校友與母校、校友與校友之間交流的園地;與校友們合作成立校友總會及國內外各地區之分會,以建立臺大人的共同精神圈。

七、擴大社會服務:本校除了?力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外,並積極回應社會之期待,擴大推廣及服務工作。具體作法為(一)藉由建立產學合作聯盟,協助教師技術轉移,成立育成中心,推動學界科專計畫等,將研究成果貢獻於企業之發展與經濟之成長。(二)擴大辦理在職進修班、遠距教學、網路教學,以增進各產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術素養,提供社會大眾更多終身學習之機會。(三)善用附設機構之資源,協助發展社區醫療,提振地方產業。

結語

臺灣大學自民國三十四年迄今,已歷經六十餘載,這期間傅故校長斯年先生當年所揭櫫的「學術本位」、「大學自主」、「學術自由」、「均衡發展」之大纛早已成為臺大的精神,塑成臺大的風貌。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緬懷傅故校長的德澤,並思考臺灣大學未來的發展,必須一方面堅持傅故校長傳承的大學理念,發揚臺大的優良傳統,一方面審視當前國家、社會的環境,以前瞻的視野與寬廣的胸懷全心充實臺大的面貌,再創臺大教育與學術的高峰,讓臺大不僅是國人的驕傲,更是世人所推崇的學術殿堂,並為人類、社會做出偉大的貢獻,如此方能不辜負傅故校長所建立的傳統與精神。

綜合討論

李嗣涔校長:綜合討論的進行方式,就是請各位聽講人針對黃教授的演說及兩位校長孫校長及陳校長的一些回應,提出各位的觀點及看法。我們會請主講人來回應。我先起個頭,剛剛對於黃教授特別引到普林斯頓的 Princeto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認為它是一個大學的典型。裡面比較沒有壓力,不用計算SCI和SSCI。我個人有一個看法,我記得R. Feynman,被譽為美國最聰明的物理學家,他就認為美國Princeto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的設立是一個錯誤。認為它缺少學生的挑戰,缺少壓力。很多創新的事物是從挑戰中才能產生。其實我們去觀察它的Record也可以看得出來,Princeto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基本上請的人都是得過諾貝爾獎或是做過很大的貢獻,像愛因斯坦他已經將他的狹義相對論及廣益相對論導出來受到世界肯定並邀請他來。但是很不幸的,得諾貝爾獎大部分的人,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生就只得過一次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獎得過兩次的人只有一個人,就是John Bardeen。他因為發明transistor和超導體理論,得了兩次諾貝爾物理獎,其他則沒有。化學比較多,大概有三位四位是得過兩次諾貝爾物理獎。這代表的意義就是,當你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後,你今生的貢獻大概都不會比這個還大。所以Princeto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邀請去的人,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貢獻。所以這麼多年來,它的成就並不是很好。楊振寧第二個重大貢獻,所謂Yang-Mills theories是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產生的,但是這樣的人非常少。所以我自己並不認同Princeto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這種作法。它不見的是一種最好的模式,還是需要學生的挑戰和壓力,才能產生較好的成果。

陳教授:

李校長、孫前校長、陳前校長、包副校長及各位先進。剛剛聽黃教授的演講,覺得獲益很多。雖然今天來聽演講的人不多,但是我建議還是將演講內容登在臺大校訓,這樣能讓我們年輕的教師及在學的學生,對我們傅校長真正知識份子的風骨,能有深切的了解。傅校長常被稱為臺大的守護神,這核心的問題是他對學生非常的重視。傅校長說,他徵求學生對校務或選課的意見以後,他整整一個禮拜每天都看意見看到半夜兩三點。很多好的意見都採納,並給學生獎勵。另外,書卷獎的開始也是傅校長的創建。其它臺大各個可長可久的制度與典章,都是在傅校長任內完成。在民國三十八年三十九年風雨飄搖的年代,情治機構往往會給同學帶來壓力。那時傅校長在報紙公開發表大學不再扮警察的業務。在那個時代,那種政治環境下,傅校長當時的舉動充分代表他對學生的愛護。我們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適用於全校的教職員工生。現在臺大拿到五年五百億,並在邁向世界百大的過程打拼。我個人認為這只是一個過程,邁入世界百大算是攻頂,但是攻頂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最後的目標就是要奪標,奪標的意思就是每個臺大人都能夠實踐傅校長所提出的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林教授: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是非常奇特的藝術,它強調理性與思維,但是卻缺乏實驗或與經驗世界的互動。這是一個特殊的典範,但是臺大將來希望能邁入世界頂尖大學之列,所以各種典範都需要參考。我們在推動一流大學時,有因應的客觀指標固然重要,但是有些重要的東西絕對不是光靠數量就能決定。

王教授:

我剛進來臺大的時候,曾讀過一份記錄,其中記載傅斯年校長強調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有十分證據,最好也只講九分話。另外傅校長不願窮的學生繳不起學費而失學。所以我們流亡學生都得到免學費的優待。還有窮的學生若因太窮繳不起醫藥費,還可申請免費的傅斯年紀念病床。我們校長不但繼承孔孟還繼承到宋儒的精神。

徐老師:

大學不應該盲目抄襲國外制度。我們大量採用國外的評估制度之下,是否該想想我們還有什麼地方跟他們不一樣,我們要堅持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李嗣涔校長:其實我們臺大有很多作為都是獨創於校園的。譬如說,拿博士之前要記點數。在國外也很少計算SCI和SSC,這並不是抄襲國外制度,而是從本土衍生出來的。

陳教授:我個人認為,SCI評量只是階段性的任務。等到大家都用功了,就不需用SCI了。等到研究做的很好,SCI就不用算的那麼緊。

李嗣涔校長:我也認同陳教授的說法,SCI評量只是階段性的任務。就像當初拿博士前要記點數的政策也被大家反對,但是到了今日大家對這個制度好像已經習慣。應該說這已是一種氛圍,而大家自然會超過該有的點數。

陳教授:黃教授的演講中,有一部分非常重要就是教育理念跟時代互動的關係。傅斯年先生當時對德國的教育非常推崇,他是期待臺大未來能朝德國的大學體制去建設。但是戰後德國大學的發展開始相當程度採用美國,但這兩種大學體制的互動關係,特別追溯到時代背景或整個哲學思想背景或教育理念背景,可否請黃教授下點註解。

黃教授:對於剛才各位先進的意見,我有以下幾點的回應。第一點,李校長認為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缺乏學生的挑戰,因此它是不完備的。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一個完整的大學應該是師生學術志業共同體。第二點回應,陳教授剛剛提到傅斯年在臺大時非常重視學生對抗情治單位,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第三點,還是回應到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本校剛剛創立時,叫做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現在臺灣社會壟罩一種拼經濟、拼選票的氣氛,而這氣氛彷彿也影響到研究領域。所以卓越計畫主持人,一方面是受益者,一方面也是受害者,而人文社會科學受害最為嚴重。如果有一天臺灣能從臺灣式的思維走出來,也許我們在學問上會比較好一點。第四點回應,對於徐教授全球化時代與高等教育的問題,我個人將在五月的時候有一場演講,講題為全球化趨勢對華人地區高等教育的衝擊與影響以及我們要如何反應。

孫前校長:傅斯年校長具有時代的意義,而也是臺灣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校長。傅斯年幾乎是和胡適之有同樣的地位,他不要做官,但他人有受人尊敬的地位。就是因為前人所留下來的風骨,讓我們後人有效法的機會。

陳前校長:傅斯年校長之所以受到我們這樣的尊敬,是跟他的個性和時代背景有關。就如剛剛孫校長提到,傅校長很有力量。記載中,傅校長還可以在蔣中正先生前面翹著二郎腿,不用站起來。然而重要的,還是整個社會環境對學術還是非常尊重。但是現在的社會就不一樣了,將來李校長可能會面臨到,當在堅持一些理想時,大家就會用意識形態把你的意義淡化或扭曲,這是我們的悲哀。但是這是身為臺大校長的宿命,不管環境怎麼變,我們就是要堅持道理、堅持我們的獨立和堅持我們的自由。

李校長:我們的時間剛好也已經到了。今天非常感謝我們的主講人和各位的參與。今天傅校長的一百週年冥誕學術研討會就在這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