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原子核]三個原子阿公帶你深入物理世界見證台灣物理史上燦爛的一頁10月16日物理凝態新館舉辦紀錄片首映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亞洲第一次寫下人工打擊原子核紀錄的加速器,在臺灣大學物理系。如今物理系重現當年的榮光,把這一段故事透過重建團隊的手,讓世人共同見證台灣物理史上燦爛的一頁。10月16日下午兩點,在物理凝態新館舉辦紀錄片[衝破原子核]首映會,片中三位老阿公現身說法,引領大家跳入物理的冒險世界。

[衝破原子核]是一部見證台灣第一座加速器與與重建過程的紀錄片,忠實紀錄重建團隊復原子核實驗室的過程。2005年世界物理年,物理系在張慶瑞主任的奔波籌劃下決定進行重建計畫。重建團隊陣容堅強,由許雲基名譽教授、許玉釧及林松雲兩位老技師領軍。帶領高能組王名儒教授、科技史家張幸真及助理葉恆青、林政道、王俊欽等人所組成。更感謝教育部、中華民國物理學會、國科會科教處、遠流出版社等協助,願意為歷史文化傳承共同貢獻心力。在禾田影坊曾明惠導演合作拍攝下,重建過程獲得完整紀錄,分享原子核實驗室的奧秘與年輕團隊的成果。

原子核實驗室的重建費時一年多,重建團隊不僅只是整整原子核實驗室,實驗室的復原讓後人得以一窺曾在亞洲核物理史上執牛耳的加速器丰采。而循回文化脈絡的軌跡更是重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為此重建團隊走訪日本,尋訪第一個在臺建造加速器的荒勝團隊後人。許多以為失落的資料線索,卻在日人後代手中細心收藏了數十年。透過走訪京都大學、甲南大學、KEK等地,還可見加速器曾經風光的遺蹟。台灣日本兩地三代跨越數十年的情誼,以及科學人不分國籍追求真知的精神,像是一大塊拼圖般終於拼湊復原。

記錄片首映會當天會場盛況空前,三百多份的記錄片光碟被索取一空,從當天晚間新聞的報導便能看出現場的熱鬧。不僅學生熱烈響應,甚至有校友也驚訝於原來臺大校園藏著一段燃燒熱情的過去。校長李嗣涔說:[這是振奮人心的故事!]。用博物館重現當年的原子核實驗室及用紀錄片的方式來永續傳承,將會是臺灣大學的一股新風氣。鼓舞年輕學子挖掘前人所累積的歷史,使學術的深耕不僅是往前的發展,更回頭探究當年老前輩的寶貴經驗。

在近一個小時的播映中,同學們的目光緊隨著老阿公們一講到最熱愛的物理就不禁手舞足蹈的身影。隨著片中講解才知道原來亞洲第一座加速器居然就在每天行經的二號館裡,忍不住低聲讚嘆。聽到三個加起來兩百五十幾歲的阿公模仿光復初年,大家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鄉音時不禁大笑。隨著重建的搬遷,沉重的儀器終於重見天日也讓人感嘆,當年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將它收藏起來的。講解原子核原理的許雲基老師不減當年風采,談到高壓電的可怕還表演起頭髮豎立的模樣。林松雲阿公強忍身體病痛,每天清晨準時到重建現場來修復儀器,從阿公忍不住上揚的嘴角可以知道他是多麼的欣慰開心。而許玉釧阿公不畏高溫精湛的吹玻璃技術,更是讓大群同學在影片結束後登記預約另一部以許玉釧技師為主角的玻璃吹製教學影片[傾聽玻璃唱歌]。

紀錄片以原子核物理文物廳的開幕作為一個段落,象徵著新舊一代的傳承及文化的推廣。原子核實驗室對阿公們而言,像是守護一生的寶藏,一個讓夢想恣意燃燒奔流的地方。忘了自己的年歲、忘了實驗中的危險,不管多深的夜裡二號館原子核實驗室總是燈火通明。如今阿公們的身影依然穿梭在臺大校園內,不時到原子核文物廳探望最寶貝的加速器,還熱情的跟參觀學生話當年。從皺紋滿佈的老技師手交棒到年輕一代充滿希望的手,期許對科學的熱情能夠撞擊出不輸當年的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