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基層棒球服務社為臺灣棒球的未來加油!「基層棒球服務社專題報導」

巴掌大的棒球、紅色百元鈔票……基層棒球援助計畫的發軔,起初本是一個指掌之間的構思。2007年,週刊披露臺灣職棒放水醜聞,開啟往後連續三年球季末的簽賭鬧劇。在棒球令人失望如是的年代,就讀法律學系四年級的曾子奇選擇不去看職棒的問題,苦思問題的癥結,心血來潮發出了這個構想:「我在想同樣打過棒球的人,應該都知道球本身的重要性。如此一來,是不是我可以把捐款對象訴諸一個特定的群體,由這個特殊的群體來支持一個國小棒球隊的運作?如果能召集到夠多的人,這並不是很遙不可及的理想吧?而現在我想到的這個特殊群體,就是臺大棒球界,因為打過棒球的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這一百塊的價值何在。」

這,就是基層棒球服務社的雛型。一開始,在臺大政治系棒球隊打球的曾子奇希望發揮個人的影響力,從高中同學、棒球隊隊友,如漣漪般擴散至整個臺大棒、壘球圈:「以臺大新生盃這次報名的球隊大概有三十隊而言,……就保守點算個二十隊好了,每隊至少會有十個人,那麼如果每人捐一百,總共就會有兩萬元。而且,各隊還有OB球員,如果認同理念的人夠多,數額應該不只於此。」

最初的基層棒球援助計畫,因此理所當然地以政治系棒球隊/社科院棒球社為班底。然而,鮮有棒球科班背景的我們,對於基層棒球的現況,其實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隔年(2008)寒假,曾子奇偕棒球隊隊友郭翰禧前往嘉義秀林國小求教於林昶廷教練。林教練告訴我們,以少棒而言,經費短缺是共同的問題,但其中又以非傳統強隊尤其窘迫。所謂「非傳統強隊」,係指未成立體育班、未外聘教練的球隊。「由於沒有成立體育班,因此就得不到教育部和校方的補助,每年只能靠參加學生少棒聯盟舉辦比賽後會發的一筆一萬元左右的組訓費勉強撐過去。而目前在臺灣雖然有很多企業投入基層棒球的發展,但由於企業贊助具一定的目的性,使得他們自然會選擇戰績較佳的傳統強隊作為對象支援,而非傳統強隊便因此乏人問津。」

綜觀上述,基層棒球援助計畫遂定調以「非傳統強隊」為主要資助對象。我們相中了成軍約四年的臺北市明道國小棒球隊並登門拜訪。正職是特教班老師的陳智賢教練告訴我們,全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童為低收入戶,隊上更一度有半數為低收,經費、人力拮据自不在話下--教練常需自掏腰包搭乘交通工具出外比賽不說,畢業生還須將手套、球褲等球具留下供學弟使用,諸如此類。

從教球到課輔

選定援助對象後,一方面,社團於九十六學年度下學期在BBS看板貼出文宣,以臺大棒球圈為宣傳對象,介紹明道國小的現況與社團理念。適逢該學期「臺大盃」賽事,援助計畫便與臺大棒球隊商借領隊會議時段到場說明,先後獲得國企系壘球隊、臺大棒球隊、北大棒球隊等隊伍情義相挺,在此致謝。另一方面,各系隊加起來二十餘人輪班至明道國小教球,以舒緩陳教練一人人力不足之虞。

但是到了五月份,我們發現隊上有幾位小球員成績較為落後,又因為家境不好,無人指導課業,因此臨時決議在援助計畫中加入「課業輔導」--每週選定兩日排定三、四人,在明道國小的校史室監督小球員完成功課、訂正考卷等,此後一年大抵如此。許多老班底在這段時間裡,每週得在繁重的課業之餘、準備研究所的壓力之下,固定撥出兩個晚上的時間輔導。面對活蹦亂跳、坐不住的小學生,過程中難免疲憊、難免對他們的表現洩氣,乃至憤怒,但是我們卻一致覺得,與其說是幫助了他們,不如說我們從中獲得了更多力量。日後社團第一任助教黃威霖說:「看見小朋友建立起自信,心裡頭的快樂真是難以言喻。」

課後輔導這項不在援助計畫內的議程,卻出乎意料地拉近我們與小球員之間的距離。每週兩次的相處,使我們似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赤子之心,和小朋友們成了「忘年之交」。在耶誕節前後舉辦派對抽獎、猜謎等活動,儼然已成為一年一度的盛事;我們曾經到場為小朋友的正式比賽加油、參加畢業典禮,他們也來臺大為政治系棒校內盃賽打氣、一起看現場職棒比賽……等等。在此過程中,我們要由衷地感謝明道國小出借校史室、臺北市立圖書館安康分館出借兒童閱覽區給我們課輔,以及所有在我們社團力有未逮時,或出錢、或出力,校內、校外,具名及不具名的朋友們。

同時,為了避免喧賓奪主之虞,我們取消了原先教球的計畫。九月初,社團將募來的兩萬餘元款項分別捐給苗栗縣三灣國中、大湖國中棒球隊,第一次登上主流媒體的版面。十一月底再將近萬元募款、球具捐至基隆東光國小棒球隊後,社團的重心就正式轉移到了課業輔導上,但也因此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首先是社團「高齡化」的問題:課輔的固定班底曾子奇、郭翰禧、黃威霖等人都是大四以上甚至研究所的學生,不可能長期幫忙課輔。第二是成員的組成多為政治系棒球隊員,因此計畫遲早要面臨成員不夠多元化的問題。

從危機到轉機

短短實行不到一年的計畫,要說「危機」也許太沉重,但此刻的援助計畫確實隱憂重重。就在同一學期(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基層棒球服務社」正式通過校方審核成立,是社團轉型的重要關鍵。此時校方已正式將「服務學習」課程(原「服務」課)學分下放讓校內各服務性社團開設,這也意味著從下一個學年度起,透過服務課的開設,社團能夠徵集到足夠的校內各年級學生幫忙課輔,「高齡化」的危機迎刃而解;此外,基層棒球服務社從此可以獨立招募社員,不必再依附於政治系棒球隊/社科院棒球社下運作。去年(2009)六月,工商管理學系的高章原、李維凱接任正、副社長,順利讓「基層棒球服務社」與「政治系棒球隊」脫鉤。

這段轉型的期間,我們受到許多前輩的精神鼓舞,其中首推「惜福棒球深耕團隊」成員、「傳福盃」創辦人洪百基洪伯伯。古稀之年的洪伯伯是臺灣大學校友,畢業後經商。大約十五年前,洪伯伯看到前紅葉少棒選手余宏開車禍身亡的消息,毅然捐出三十萬給臺東鹿野國小,兩年後更開辦「傳福盃」少棒賽至今,十數年如一日,與棒球結下不解之緣。

「惜福棒球深耕團隊」顧名思義,是一個贊助棒球隊的計畫。透過前桃園縣大勇國小教練「勇伯」李英勇的部落格發出公告,徵求需要物資援助的球隊,確認需要的清單項目,再由洪伯伯親赴該校贈送球具。去年七月,「惜福深耕棒球團隊」開到了高雄縣旗津國小,社員曾子奇與陳柏旭也前往見習。洪伯伯最重視的是棒球選手的品德教育,因此事必躬親,發送球具堅持親自到場,一面宣揚自己的理念。他一手開辦的「傳福盃」參賽隊伍一律必須簽署一份比賽公約,遵守規範,如禁止教練抽菸、打罵選手、嚼食檳榔,局間攻守交換時投手要將球輕放在投手丘上,以示尊重等。

展望

去年中華職棒球季末又再度爆發出了簽賭放水案件,涉案人數、金額都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年終,聯合報刊出記者林以君先生一系列國內三級棒球的報導文章--在這職棒寒冬的歲末時分,似乎有越來越多人認清問題的根源在於三級棒球的弊病,進而回過頭來反省基層體制。

對此窘況,我們固然能力有限,但卻也有無限揮灑潛力的空間。「基層棒球服務社」一路走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從前身政治系棒/社科院棒球社、基層棒球援助計畫到正式成立社團;從募款、教球轉移到我們認為更適切的課業輔導。今年(2010)寒假,我們前往臺中市向上國中棒球隊試辦為期三日的短期課業輔導,早上拿起手套球棒和隊員一起練球,下午則拿粉筆板擦當起家教老師。儘管財力並不雄厚,但仍可用我們擅長的方式,為臺灣基層棒球貢獻一己之力。

高等教育、校園空間規畫、性別議題、……學生運動與公共議題參與,向來是臺大最引以為傲的部分。但也因此,佔據著龐大的教育、文化資本,身為臺大學生的我們,似乎肩負著更大的社會使命。「…他們是臺大棒服社的同學,以後他們要做得比我更好。這話我今天是頭一次說。」今年二月南下南投觀看傳福盃賽事時,洪伯伯拉著我們四處跟人這樣介紹著。當天比賽時,雲林縣文昌國小棒球隊的廖教練在場邊找到我們,問我們下次願不願意到該校進行暑期課業輔導。原來,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透過媒體報導、社團網誌了解我們的運作,這對於我們無疑是極大的鼓勵。

「很多人以為我們弄社團很辛苦,但其實我們常常跑東跑西都接受別人的招待。」創社社長曾子奇說。想起林教練、洪伯伯、勇伯……的確,這一路上我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與鼓勵。巴掌大的棒球、紅色百元鈔票……筆者想起去年與明道國小的小朋友去看職棒比賽時,外野手在局間傳接球練習後,先後丟了兩顆球上來,小朋友接到球後不亦樂乎的樣子。每每憶起這幕,我都會想到電影《棒球之光》(Soul of the Game)中,黑人聯盟的明星球員賈許‧吉布森(Josh Gibson)將一顆球遞給了場邊的小球迷;那個小球迷,就是日後美國職棒的傳奇球星威利‧梅斯(Willie Mays)。我們也希望小朋友對棒球的愛,就如同他手中握著的那顆球,一球一球、一棒一棒的傳承下去。(文/基層棒球服務社)、基層棒球服務社BBS 看板:PTT2 baseballaids、網誌:http://baseballaids.blogspot.com/、創辦人:曾子奇(法律學系畢)、社長:高章原(工商管理學系)、副社長:李維凱(工商管理學系)、服務課助教:黃威霖(政治學研究所)、指導老師:陳世民(政治學系)、http://baseballaids.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8.html#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