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兇手抓到了?模擬氣候模式顯示:全球暖化溫室氣體要負責

儘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擔心全球暖化的議題,但氣候的問題並不簡單,因為它同時也是「詮釋」的問題。「在地球這樣的非線性系統中,某一個瞬間的天氣變化,究竟在氣候的歷史長流中代表了什麼意義?」臺大大氣系許晃雄教授說,氣候學者或許會告訴你:「我不確定。」但這可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答案。

上週六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三期探索講座「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在應力所國際會議廳正式開幕。氣候變遷議題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其中有關全球暖化的問題尤其引人矚目,宣傳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正負二度 C》警告人們暖化的危險。不過這類的資訊或許都簡化了全球氣候的複雜程度。

為了能夠全方位地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特別邀請臺大大氣系的許晃雄與吳俊傑教授,和臺大地質系的魏國彥教授,聯手策劃了八次系列演講。八位各據擅場的講者從不同的面向切入,討論範圍不僅橫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也加入了古氣候歷史的縱深。

上週六的演講由許晃雄教授開場,他從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的資料分析講起,提出全球的氣候變化走勢大多都呈現上下震盪,如果將觀測的時間軸拉得長遠一點,得到的結論也可能會不同。二十世紀便曾有過全球冷卻與全球暖化的爭議,因為短時間看起來是冷卻,但可能長時間走向仍然是暖化,反之亦然。此外,地球的變化究竟是人為還是自然所致,也未有定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人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的溫室氣體總量大幅增加,且上升的坡度極為陡峭,而溫室氣體被公認是全球暖化的頭號嫌疑犯。

地球暖化最顯而易見的危害,倒不是海平面上升以後要搬家的問題,而是在於破壞了生態多樣性。因為目前的資料顯示,地球氣候的改變可以說是「暖化『全球化』」,這使得氣候環境趨向單一化,不利於生態多樣性。海平面上升固然是事實,但人類還不至於馬上要搬家。

許晃雄教授也指出,臺灣人常常認為「事出必有因」,期待一個單一的解答,但有可能一件事的發生原因並不單純。盡可能把夠多的「變項」考慮進去,才能得到比較合理的推估(project)。日本有一臺 「地球模擬器」(Earth Simulator),它可以模擬氣候模式,藉由某些變項 (譬如溫室氣體)的添加和抽離,得到這些因子是否對地球整體來說具有影響力的結論。根據地球模擬器,溫室氣體顯然必須對暖化負責。但問題是,如何同時兼顧人類的生活需求,又能盡量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