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臺大師生自然生態多樣性關懷袁孝維教授結集師生追緝校園大怪鳥-黑冠麻鷺

臺大校園裡有一種大鳥,常常一動也不動的站在草地上,似乎也不在乎旁人的存在。很多人驚豔於它的巨大身形,以為是隻機器鳥,直到它開始與土裡的蚯蚓拔河,或是奇特的左右扭動脖子,才讓人驚覺它竟然是活的!三到六月的校園裡,在夜深的時候,屋角上也會傳來陣陣低沉、中氣十足的「務-務-」聲,引起晚歸師生的側耳,這其實也是大怪鳥在宣告領域及求偶的「情歌」。

很多人都在談論這種鳥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過去在校園裡不常見,如今卻處處有它們的蹤跡?其實這種大怪鳥叫作「黑冠麻鷺」,全身花麻,頭頂烏烏還有一條像小辮子的黑色羽毛。它們原是分布於東南亞的鳥種,過去在台灣並不常見,北部的出現紀錄也是在近年來才突然大量增加的。臺大的退休老師蔡平里教授和張傳炯教授對於進駐臺大的黑冠麻鷺都有詳實的歷史紀錄,據了解它們是在十二年前開始在臺大落腳繁衍後代、擴張版圖,最早就是在長興街的教職員宿舍築了第一巢,到今日同時間在校園裡可以有十巢之多。

因為太多人對黑冠麻鷺感到好奇,幾乎成了臺大的「校鳥」,因而今年在總務處與校規小組的支持下,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袁孝維教授結集了野生動物研究室及自然生態保育社的同學,組成了「黑冠麻鷺追緝小組」,藉著總務處修整椰樹葉子租用升高梯之便,留下一點升高梯的時間讓追緝小組可以登高,把在保健中心、一活及計中旁三窩共十隻的黑冠麻鷺寶寶一一抓下,每一隻都標了做個體辨識的金屬環及色環,還量了身高體重,再放回它們的巢內。現在這十隻「黑麻寶」都已經離巢在校園內四處走動,預計七月中還會有約十三隻黑麻寶會孵出被小組上標。

袁教授的博士班學生詹芸豐希望能對黑冠麻鷺的生殖生態及成鳥/幼鳥播遷行為有所了解,同時小組也希望與校方共同攜手,藉由黑冠麻鷺做為橋梁,建立臺大師生同仁對校園自然生態多樣性的關懷。因而我們架設了一個黑冠麻鷺的部落格(http://malayannightheron.blogspot.com/),通報相關新聞,另外還有「黑冠麻鷺目擊回報系統(http://ppt.cc/W9In),也會定期整理資料來告訴大家這些黑麻寶離巢後的故事。同時也與附近國中小學聯絡,希望大家能一起提供線索,讓我們對於臺大校園內,這些與師生同仁一樣的原住民、有趣的黑冠麻鷺能有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