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頌坊音樂會-臺大交響樂團2010冬季室內樂之夜

無畏於冬夜的寒冷,熱情的觀眾坐滿了演奏廳,期待著由臺大交響樂團所帶來的室內樂之夜。臺大交響樂團是臺大歷史最悠久的學生樂團之一,由一群對音樂有高度熱忱的團員組成,每年固定舉辦大型公演,培養出不少忠實觀眾。2010/11/23晚間的音樂會曲目包含多首名家之作,鋼琴的清亮配上提琴多變的音色精彩演繹經典,譜出一篇篇動人的樂章。

儘管沒有語言的中介,音樂本身就有敘事的能力,能呈現豐富的畫面。整場音樂會在拉赫曼尼諾夫的浪漫派樂曲〈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的序章中展開。揉合了華麗與頹廢的元素,演奏的節拍快慢交織、時輕時重,聽眾彷彿上一刻還置身於慵懶的午後花園當中,下一刻就遊蕩在喧鬧的街頭,感染力十足。

四手聯彈樂曲〈天方夜譚〉改編自著名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其中終曲第四樂章以故事的尾聲為背景,描繪巴格達節慶時的歡樂氣氛和在王妃述說故事中漸漸平息怒火的蘇丹。這首樂曲由兩位鋼琴演奏者范涵蘊和詹柏勻默契無間的合作共同演出,兩個聲部之間高低有致,像是彼此競逐卻又和諧的配合彼此,象徵著蘇丹與王妃兩人一靜一動的差異。在樂曲營造出的氛圍與意象當中,聽者恍若看見了王妃說故事時越見投入的神情、聽見她興高采烈的聲音,講述著遙遠的傳奇故事。整首樂曲的節奏明快而俐落,在演出者純熟的詮釋下,清脆的音符彷彿直接從琴鍵當中流洩而出一般,挑動著觀眾的心。  

同樣由文學作品改編,〈死與少女〉由德國作曲家舒伯特譜寫詩人克勞迪烏思的短詩而成。樂曲的主要內容為少女與死神的對話,沉重低靡的氛圍籠罩著整首曲子。初始時樂音氣勢磅礡,但卻予人一種不安的預感,如同聽見死神對少女揭示宿命的召喚。大提琴的音色刻劃出疏離感和冷性的基調,緊湊重複的旋律,不斷的逼迫聽者正視死神的如影隨形,讓人不覺屏氣凝神,不敢掉以輕心。全曲末章樂音漸弱,最後終於靜止,聽眾卻仍被留在彼時的氛圍中,久久不能回神。  

演出的另一首樂曲〈聖母頌〉也是舒伯特的作品,然而主題和氣氛都和陰鬱的〈死與少女〉大相逕庭。〈聖母頌〉的主題是純潔的少女代父祈禱,表現出她對聖母的依歸與信仰。整首樂曲以鋼琴做為基調,搭配上小提琴醇厚的音色,宛若少女在寧靜的晨光中凝視著牆上聖母時的喃喃低語。溫柔飽滿的音色也像治癒了聽者般,撫平所有的不安與憂慮。

音樂的語言除了構築出豐沛的意象外,也傳達作曲者豐沛的情感。若要論及整場音樂會中最細膩而傷感的樂曲,非布拉姆斯的G大調第2號弦樂六重奏莫屬。這首經典最初創作的初衷,是布拉姆斯為了紀念他與曾經論及婚嫁的阿嘉德‧瑪‧西波多(Agathe Von Siebold)一段未盡的情緣。在抒情卻憂鬱的旋律中,作曲家將他的思念轉化做音符,欲言又止的細數兩人過去相愛的回憶。緩慢而輕柔的節奏,如同向離開的人低語,也像陷入過往回憶中不可自拔的悼念愛情的死亡。布拉姆斯的音樂是壓抑的,在平靜的表面下有太多的暗示和滿溢的情緒暗潮洶湧。聽著那疲憊而憂傷的樂音,聽者似乎也陷入了情緒的漩渦當中難以抽身。

時而感傷抒情,時而輕快俏皮;整場音樂會多變的曲風與主題,輕輕的撩動著觀眾的心弦。在這交響樂之夜,音符牽引著我們的思緒,帶我們到遠方,一窺未曾見過的美麗風景。 (文:陳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