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教師節 李校長:我們要把學生教好!

教務處規劃加強教學成效導向及各項核心能力慶祝教師節 李校長:我們要把學生教好!

本年教師節慶祝茶會於9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時於第1會議室舉行,李校長頒發名譽教授證書、特聘教授榮譽獎、資深優良教師獎(服務40年及30年)、臺大講座證書、教師服務獎、優良導師獎、研發創新傑出獎、教學傑出教師獎、學術研究成果傑出教師獎,受獎人數111人(未含研發創新傑出獎)。為表達對教師之敬意,會中安排福智青年社同學生獻唱及獻花,溫馨感人。

李校長致詞時指出:「教師節我們一方面恭祝各位教師,一方面也砥勵自己,因為教育是我們最根本的目標,我們要把學生教好!走進你課堂的學生,就是你最大的回饋…」,校長也強調:「臺大即將有3個世界一流的中心『第一是Intel與電資學院研究中心、第二是醫學院與美國最好的癌症研究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第三是UCLA的卓越中心CNSI(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在這些領域,我們能快速的變成世界第一。另外,教學方面,教務處已規劃出第二期以教學成效為導向的全新規劃,能夠補強學生所缺乏的部分。」

中文系李隆獻教授代表受獎人致詞時表示:我們還需要更大的努力,盡我們的綿薄之力,讓臺灣大學的教學與研究並重,讓臺灣大學日新又新、步步向前。福智青年社在慶祝茶會上除獻花獻唱之外,副社長經濟系二年級的吳愷頡也代表學生感謝各位老師在校園中付出自己,把人類璀璨的知識寶藏傳遞給遇見的每個學生,希望代替臺大的同學向老師們說一聲「謝謝」,您們辛苦了!祝福各位老師身體健康!

(各項受獎人名錄及致詞全文如下)

李校長致詞全文

...曾經有新進老師問我大學教育是否以研究為重點?其實世界第一所具有現代架構的大學是公元971年在埃及開羅成立的艾茲哈爾大學,其目的是為了傳承伊斯蘭宗教和文化而成立,而後關於文化與知識的傳承成為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

到了11世紀末期約在1088年,歐洲建立第一個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在義大利北部, 我即將前去訪問。12世紀牛津大學成立、13世紀劍橋大學成立,現代的大學逐步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教育一直是大學的主要任務。

從16到18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科學的研究就開始了。所以17、18世紀研究開始慢慢進入大學。也就是說除了教育之外,大學漸漸多了研究的任務。到了19世紀,近代國家的形成,公立大學的興起,政府提供經費成立大學,所以大學開始慢慢多了服務的任務,要服務並回饋給提供經費的社會。到了21世紀,知識經濟的興起,所有的知識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大學,所以大學又慢慢的增加了振興經濟、創造產業的任務。可是不管大學的任務怎麼變化,它最根本的還是教育,教育是不變的。

常常有些新進臺大的老師會問:大學主要都是給予研究方面的獎勵,而教學方面的獎項比較少。我們當然也有傑出教學獎,優良教學獎,但是畢竟比較少。那怎麼鼓勵新的教授重視教育這一塊?我常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上個月我前往Minnesota Minneapolis參加早期臺大校友會,所謂早期就是1970年代以前畢業的臺大校友,大概出席了2、300人。我碰到幾位植病系畢業的老校友,1951年到1954年畢業的,他們畢業的時候我才剛出生,他們提了一個構想,因為非常感念在大學時候的一個日籍老師,所以他們決定要捐一塊紀念牌掛在老師的實驗室外面,也就是現在的一號館。他們希望我回來促成這件事。我常常在想他們畢業已經60年了,現在已經超過80歲,垂垂老矣,他們還記得的是什麼?當然每個人都記得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另外還記得的就是有教育之恩的老師。所以老師扮演非常重大的地位,不是看外在的回饋給老師什麼獎勵,而是你進了大學,跟學生有了接觸,你們之間就有了契約,一種無形的契約。教育他,對他的人生做了指導、引導,傳道授業解惑,帶他走向他的人生,這個就是最大的價值。而不是外在給獎勵、獎金還是獎狀,不是的。

我們常常說教育是良心事業,教育的確是,因為你是在引導這些人,這些走進你課堂的學生,你在引導他們未來人生的方向,他走得好就是你最大的回饋。所以我們做教師也有這個驕傲,我們影響了一批人,他們將來在社會上也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今天在教師節茶會,我們一方面恭祝各位,一方面也砥勵自己:教育還是我們最根本的目標,我們要把學生教好!

我在這裡順便提一下臺灣大學未來的走向。5年500億去年結束,今年是第二期的開始。在過去5年內,我們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教育部訂定的目標。當年第一期計畫是在未來5到10年之內,臺灣至少要有一座大學進入世界百大。我們在2009年達到了這個目標。英國高等教育調查QS公司剛公布的排名,臺大已經進到87名,所以我們逐年在進步。我們在上海交大的指標雖然只有123名,但也慢慢地朝百大接近。我們在過去5、6年間,一直保持兩岸四地大學的第一名。我們已經贏過了韓國首爾大學,也贏過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臺大現在是亞洲的第九名,僅次於日本的5個大學,還有以色列的3個大學。我們逐步往前走,希望在未來5到10年可以開始跟日本的前5大並駕齊驅。

我們的策略是什麼?在第二期的計劃,我們訂的目標是世界50大。從100名進步到50名是很困難的一個挑戰,因為人家也在進步,而你憑什麼要趕過人家?我們在教學、研究還有國際化方面都訂出策略: 研究方面,我們要跟世界一流的大學或者是公司、研究中心合作,用組織對組織的方式來合作。過去我們的研究是buttom-up,是教授之間的合作,共同合作計畫。但未來我們會是top-down,是組織對組織的合作,例如:今年年初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Intel進入臺大,跟電資學院合作設立研究中心,發展M  2 M (Machine to Machine)的技術。為什麼要發展M 2 M呢?因為現在是人跟機器的sensor溝通,但對於未來而言這樣是來不及的,未來將會是機器跟機器的溝通(Machine to Machine)。但是sensor跟 sensor之間怎麼溝通?機器跟機器之間怎麼溝通?它的標準是什麼?這都要研發確定。所以過去我們常常說:我們做的研究都叫做「me too」的研究,我們看看美國在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做,我們也跟著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這就是「Me too」。但是M 2 M技術有了Intel的加持,我們開始建立信心,未來10年是由我們自己訂定這個領域科技的標準跟發展方向,我們將成為「Follow me」。從 me too要進入follow me要提升我們的心態,校園文化也要提昇,不做人家做過的事。如果每個人都有這種想法,我們就會有很多創新的成果。

不同領域之間的合作對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看到這個風氣開始出現了,各學院院長常常帶著一群自己學院的老師到另外一個學院開研討會或者座談,各自發表自己的東西,然後開始尋求彼此之間有沒有合作的機會,這種例子現在越來越多。 Interdisciplinary就會創造出新的領域出來。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新領域陸續出現,這些都保證我們將來會更大幅度地往上走、往前走。

另外我們的醫學院,正在在跟美國最好的癌症研究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談判合作,這個計畫送到國科會已經通過初審,12月就會有複審的結果出來。如果通過我們就會有第二個世界一流的中心。也許你會想問為什麼MD Anderson想要來跟我們合作?他們在癌症的研究領域是世界一流的;大家也知道現在的醫學院都是personal medicine,漸漸開始偏向個人化的醫療。同樣的病症對於不同人種的治療方法不一定都是相同的。所以對白種人可以用的治療方法,對於東方人、華人並不見得有用。所以結合東西方就可以 有新的突破、新的發展。

第三,我們正在跟加州UCLA的一個卓越中心CNSI(California NanoSystems Institute)洽談合設研究中心,目前也通過國科會的初審。所以如果複審通過的話,臺大將會有3個世界一流的中心,在不同的領域發展。我們相信在這些領域,我們能快速的變成世界第一。藉由這樣的動力,把我們整個研究往上提昇。

在教學方面,教務處也規劃出第二期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教師將會是以教學成效為導向。過去都是教學過程為導向,教師只規劃要把什麼教給學生,比較不注意學生是否吸收、了解。未來我們是要看的是教學成效,老師教授了那麼多知識,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所以在統計調查、意見調查這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看看哪裡有缺失。教務處做了初步的統計分析,這些資料都會回饋給各系所,希望我們能夠補足缺少的基本素養、核心能力;如果學生沒有吸收、了解,我們該如何改變教學方式,能夠補強學生所缺乏的。

另外在國際化方面,我們在2年前其實就已經訂出未來要提供給三分之一的大學部學生有機會出國交換、study abroad或是去參加寒暑假密集課程,讓學生在大學時代就能夠到異國的文化環境中,了解一下外國學生是怎麼念書的,外國的社會環境是怎麼樣的。因為將來學生所步入的社會是全球化的時代,不管哪一個公司都是全球布局,他很可能會派到國外去,甚至在國外當主管。如果能在大學裡面就有這些文化經驗,其實對於未來進入業界會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我們能夠進步改善,還是要靠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師生同仁共同努力。過去我們所達到的成就,也是我們所有老師,包含在座各位老師所貢獻的成就。尤其是得獎的老師在其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最後,我還是再度恭喜得獎老師,也祝福我們所有的老師教師節愉快。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