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教師節專題報導_中文系李隆獻教授致詞

校長、副校長、各位院長、各位得獎老師大家好。剛剛很感動地聽同學的唱歌,我們這些受獎人感到十分榮耀。起初校長要我代表受獎教師致詞時,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代表致詞。我想校長之所以找我致詞或許是因為我是中文系教授的關係,希望我講出好聽的話,也或許是因為中文系是排在全校第一個的關係,所以我就自我安慰地想說隨便講講也應該可以了。

但是,在嚴肅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有點緊張了。於是,我回想我得知自己第二次獲得教學傑出時的心情,當時我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榮耀,但也覺得慚愧與惶恐。我問自己是否有資格獲頒這個獎?我是否有比文學院的同仁、全校的同仁更值得肯定?因為有這些同仁的付出,臺灣大學才能走向更好的學術境界,才能讓臺灣大學擠身世界百大之列,也才能讓本校值得肯定與驕傲,這其中有更多人比我更值得獲頒這個獎項,因此我認為獲得同學與同仁的肯定,只是自己比較幸運罷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自己的心情沉靜下來後,我再度問自己,為什麼可以得到同學第二次的肯定?現在是否還保有當初想留在臺大中文系的初衷?我仔細回想了自己30年來的教學生涯、30年來在臺灣大學付出的青春年華,起初的想法是這樣的:我認為除了專業知識的傳承、生活道德的培養、人文藝術素養的增進,乃至於身教的感化之外,還要教導臺灣大學的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能判斷是非對錯的知識分子,培養他們具有自由主義與人道關懷,成為既關懷自己也關懷親友與師長、關心社會國家學校,甚至獻身於世界的高級知識分子。就如同傅斯年校長期許我們臺灣大學的學生「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我還有這樣的初衷嗎?這是我常常期許自己回問自己的。在仔細的省思之後,我發現我大致上還符合這樣的想法。

在教學相長的過程當中,30年來的環境與社會都變動許多,我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因為學習方式的改變、同學們想法的改變,作為老師的我們,究竟要跟著改變還是有不能改變的呢?當然我也思考著這個問題。我認為上述我的教學理念是不必也不應該改變的,因此現在我還是堅持與堅定自己的想法。至於面對教學環境的變化與價值觀的改變,我更加重視與學生們的溝通,找到機會就與學生討論,以了解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有這樣的想法與行動,及他們行動背後的原因與動機,期望自己與學生之間不會有代溝出現。

我常常從教學意見當中得到一些回饋,我很感動每一年每個班級的同學都很樂意填寫教學意見回饋。我不在意分數的高低,我在意的是同學留給我的留言與建議。在這些同學留下的字句當中,我很高興自己的教學方式得到肯定與共鳴,但是一些批判性的回應也讓我自己有所警惕。從同學的留言之中,能夠找到更好與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真的是所謂的「教學相長」。

當然我也時常提醒同學:臺大有各種系所,代表職業其實沒有高低之分。不論選擇了什麼職業,只要覺得對得起自己,沒有對不起別人就可以了。當然,我常常問自己選擇了教學,有沒有對不起別人、有沒有對得起自己,以此自勉。

臺灣大學是一所研究與教學並重的學校,因為它擁有一流的學生與老師,才能成為臺灣學界的龍頭,才能屹立在世界頂尖大學之列,我們不覺得遜色與愧色,正是因為我們有很好的學生與老師,而在座的老師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我只不過是其中小小的一員。

我想能夠在這邊講話是很光榮的,不過我也時常警惕自己,也藉此機會勉勵大家:我們還需要更大的努力,盡我們的綿薄之力,讓臺灣大學的教學與研究並重,讓臺灣大學日新又新、步步向前。

祝福各位得獎的同仁,祝福臺灣大學,祝福各位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