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回螢夢到昆蟲這條路…楊平世教授

農業陳列館專題演講

臺大生農學院是本校最早進入世界百大的學院,農學論文被引用次數平均值(RCI)是全國唯一高於世界平均的領域,生物技術領域基因轉殖排名更是世界前三名。為提高系所的能見度,展現系所優勢,自2012年2月1日起,於臺大農業陳列館二樓推出系所聯展,首波聯展為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等三學系所,期盼藉此展陳,讓更多高中學子及家長們認識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進而提升進入生農學院求學的意願。

配合臺大生農學院系所聯展,二月份每週六下午2點~4點於臺大農業陳列館三樓共舉辦4場專題演講。第1場邀請到臺大生農學院昆蟲學系的楊平世特聘教授,演講題目是「從重回螢夢到昆蟲這條路」。曾擔任臺大生農學院院長的楊教授,服務於臺大已三十四個年頭,在臺灣生物與昆蟲界可說是前輩級人物,也是一位親近自然、珍愛自然的人士。長年專注於生態及保育工作,幾乎舉凡此一領域的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對於科普教育的關懷與投注,更是不落人後,無論是解說培育、專欄撰寫、專文翻譯、書籍寫作與審定等,更屢獲包含金鼎獎等多項著作獎項的殊榮。

演講一開始,楊院長先簡單介紹自己為何選定昆蟲作為畢生的研究專業。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廣泛地接觸農學領域的期刊與報告,成績不但優於同儕,更屢獲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因此最後立定志向往昆蟲學專攻,不僅考取國家高考植物病蟲害學科,爾後也考上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研究所的博士班,二者皆是名列榜首。楊教授專精於水棲昆蟲及指標生物研究、蝶類資源、螢火蟲資源、昆蟲及生態保育、動植物防檢疫及農業政策及環境教育。

一般人對昆蟲的世界或許沒有太多認識,其實,昆蟲棲息的狀況在自然生態中,可以顯示出多樣化的指標意義。以楊平世教授的水棲昆蟲研究來說,就是由昆蟲的生活環境來呈現環境的現狀,在深入臺灣各處重要的水域做出眾多調查報告及研究後,水棲昆蟲在臺灣的研究便因為楊教授的努力而受到廣泛的注意。楊教授繼而針對蝴蝶做研究,接著是螢火蟲,一波波的地毯式資料蒐集、整理與研究、發表。在那段臺灣成立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留)區的歲月裡,楊平世教授的步伐早已踏遍各個國家公園及林管處的範圍,也將這些珍貴的研究成果在國家公園及林務局裡與導覽人員一同分享。在早期臺灣甫對生態環境開始重視的年代裡,楊平世以自身所學貢獻給國家社會,積極於解說教育與生態保育等的工作,為環境教育開啟先聲;長年以來,他除了在臺大教書做研究之外,也在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等民間環保團體,結合學界為環保及生態保育發聲。

以螢火蟲研究來說,楊平世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曾針對六座國家公園進行研究後,發現棲息於這些國家公園的螢火蟲種類甚多,之後擴及全臺,他的團隊共記錄臺灣螢火蟲有62種,足足比臺灣光復時32種的數據資料多出了30個新種及新記錄種,研究成果卓著,他對於螢火蟲生態如今已儼然成為一項產業的發展現象,很開心但也有隱憂。阿里山風景區每年光是訴求螢火蟲觀光的主題,就能為園區增加10億的收入,可以想見現代人對生態旅遊的高度興趣。不過,也由於螢火蟲觀光變成風潮,已經發生一些人為破壞螢火蟲棲息地或污染其棲息環境等違反保育原則的現象,這樣過了頭的狀況,實在是令人擔憂,因此楊教授積極呼籲,必須審慎做好螢火蟲棲地保護的工作。

據估計,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螢火蟲,而台灣目前已知有62種。依螢火蟲幼蟲的棲息環境,可區分為水棲、半水棲及陸棲三種,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螢火蟲,最吸引人的,還是牠們所發出的神秘光芒吧!螢火蟲是完全變態的甲蟲,一生歷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時期。目前已知的螢火蟲種類,其幼蟲都會發光,至於成蟲會不會發光,則要視種類而定。螢火蟲的發光器會發光,起始於傳至發光細胞的神經衝動,使得原本處於抑制狀態的螢光素被分解。這種位於發光細胞內的含磷的化學物質,在酵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隨產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釋出。由於反應所產生的大部份能量都用來發光,只有2~10%的能量轉為熱能,所以當螢火蟲停在我們的手上時,我們不會被螢火蟲的光給燙到,有些人稱螢火蟲發出來的光為「冷光」。在台灣目前有的62種螢火蟲中,絕大多數的種類是雄蟲有發光器,而雌蟲無發光器或發光器較不發達。至於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求偶、溝通之外,還有照明、警示、展示及調節族群等功能。

介紹完螢火蟲後,楊教授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們:「昆蟲早就是一種產業」。昆蟲在商業上的利用主要有昆蟲標本、昆蟲活體、食用昆蟲等三大方向。在昆蟲標本的製作方面,因國際競爭、保育意識抬頭、棲地破壞、法令限制等因素,在臺灣已是夕陽產業。在昆蟲活體方面,主要是以科學研究為主,可分為寵物昆蟲與試驗用昆蟲兩大領域。在食用昆蟲方面,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 2008年的統計,已有1400種昆蟲可做為人類的食物,雖然有些人可能不敢直接以昆蟲為食,但以蟲蟲圖案為素材或造型的食品倒是很有創意及新鮮感,例如:另類蟲蟲蛋糕(養生母親節蛋糕)。至於昆蟲的相關產品更是多樣化,舉凡:手工藝、藝術品、美術品、VCD、書籍、卡片、衣服、鑰匙圈等都有其相關產品,甚至奇摩拍賣網站也有昆蟲遊戲王卡的競標,實在另人嘖嘖稱奇!其實,大多數人最稱讚的應該是昆蟲在生態產業這塊領域上的貢獻,遍佈臺灣各地的賞蟲、賞螢、賞蝶步道,讓多少人在假日得以舒展其筋骨及做身心靈的調息;而各地的昆蟲園與蝴蝶園也成為親子教育或學校學生戶外教學、活動的好地方。最後,他還告訴我們昆蟲與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環境科技及資訊科技等方面的相關性,真是讓人獲益不淺。

2個小時的演講雖近尾聲,楊教授臉上還是一直充滿著他的招牌微笑,他不覺得唸昆蟲系是個冷門學系,也不認為將來的出路會受限。他列舉了很多出路,例如:農學、醫學及生命科學研究單位,農業行政及環境保護機構,各地農業改良場或其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昆蟲學系、植物醫學系、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相關科系等教學研究工作,農藥及化工公司,生態產業,休閒產業,材料科學,環境科技公司與環教事業,生物科技公司等。他強調行行出狀元,也與現場在座為人父、為人母的來賓共勉:「不用對自己孩子將來的志業做過多的干預與設限,要信任孩子,為人父母只須從旁多多鼓勵及適時輔助即可」。話語中表現真誠率直的口吻、雙眼裡閃耀智慧明快的邏輯,這就是楊平世,臺灣生態的領航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