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訊:《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日治時期臺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

穿越歷史夾縫的電影史書寫…. 《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日治時期臺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作者:三澤真美惠譯者:李文卿、許時嘉 出版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ISBN:978-986-03-2231-6售價:420元

近年來臺灣電影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引起風潮,《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日治時期臺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一書帶領大家進入臺灣電影起源的日治時期,探索追求電影夢的臺灣電影人的故事,拾回電影史中遺落的拼圖,也反映出臺灣人當時的無奈與失落感。這本書對臺灣文化有興趣的人而言,非常值得一看。

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影人處於「帝國」日本與「祖國」中國的政治夾縫間,不斷反覆被壓迫、被排斥,如何藉由「交涉」與「跨境」來築電影夢,作者以日本學者的角度,探討跨境到中國大陸的日治臺灣電影人,成為處於尷尬邊緣窘境的悲劇角色,同時運用史料探討日治時期政治對臺灣電影的影響。

因緣際會在日本看到戰後歷史的臺灣電影《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點燃作者三澤真美惠教授探究臺灣電影史的興趣,三澤教授自己比喻「遇見臺灣電影,改變人生」。她跨界到臺灣研究臺灣歷史,畢業於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現為日本大學文理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化學科教授,由她研究生涯的出發點出版本書中文版,深具意義,也為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影提供不同的研究視角。

跨境後的電影人劉吶鷗為何被視為「漢奸」暗殺?透過探討劉吶鷗被暗殺的背景,可以讓我們理解劉吶鷗本身參與交涉的背後,存在如何複雜的政治角力。1949年以後的中國,不只何非光,很多滯留大陸的臺灣籍的人,中國只要一有政治鬥爭,他們馬上被指為「日本間諜」、「臺灣特務」、「反革命的罪人」,而備受迫害。曾經積極抗日卻滯留大陸的臺籍電影人何非光,又為何在戰後被海峽兩岸故意遺忘半個世紀之久?近年才開始重新被探討。

本書運用各地的檔案史料與日記、書簡、個人訪談等資料,解開臺灣-上海-重慶三地間電影周邊的政治性,並循線勾勒出他們的足跡,重新連接起電影史當中失落一環的首度嘗試。

欲購買圖書請洽位於圖書館地下室1樓的臺大出版中心書店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