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8 遺忘的貝類收藏──平瀨貝類博物館標本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這些年來似乎已經習慣文化資源豐富的生活環境。無論是一場接著一場的藝文表演、講座,或者全年展演的各種博物館,其中不乏有隸屬國家單位或者私人機構的各色博物館,但一般人一定不曉得這些博物館發展的歷程,比如說全亞洲第一座私人的貝類博物館的成立,不過是在距今一百年的日本京都市。這座博物館叫做「平瀨介館」,「介」指的就是貝類,其實也就是「平瀨貝類博物館」。

平瀨貝類博物館成立於1913年的日本京都市岡崎,館藏超過一萬多種的貝類標本,其中有七千多種外國(日本之外)的貝類標本,以及三千多種日本產貝類;採集地從北海道擴及臺灣本島及南洋,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相當不容易達成的成果,但可惜的是平瀨貝類博物館在1919年吹熄燈號,讓人聽了都不免感傷起來。好在館內的館藏之後被分作三批,分別送往日本東京帝大、京都市以及臺北帝大(即臺大的前身),將珍貴的標本保存在不同的單位,並讓前人的努力被各地的人們所欣賞與使用。但誰也沒料到,無情的戰爭和天災大火,摧毀了大部分存放於日本東京帝大及京都市,品項較為優良的標本,目前還有一部分標本保存於京都大學總和博物館內;而送往臺北帝大的這組標本,就意外地成了平瀨貝類博物館僅存較完整的標本。平瀨家族則將平瀨貝類博物館的相關文物捐贈給日本西宮市貝類館典藏。

這些貝殼,之後就一直被收納於臺大動物系一號館某個角落的木盒裡,即使每天有來來往往的學生、助理與老師,但它們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某一年的大火將木盒燒了一個洞,才被當時還是動物系學生的陳俊宏教授發現。木盒裡的貝殼,有採集自日本及自臺灣的貝殼,每個標本都附著標本紀錄和各式小盒子,貝殼們被細心的收納,細小的貝殼甚至被放進膠囊裡,看得出來當時學者對待標本的謹慎及細心。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才確定這批貝殼正是當年那批來自日本平瀨貝類博物館的標本。對於當時發現的老師、學生們,以及當今欣賞的你我,是不是都像極了藉由這些貝類標本開啟了通往過去的時光隧道一般呢?歡迎動來趟不一樣的時空旅行喔!(圖/文:動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