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20「醫師之像」流露良醫形象

醫者為病人生命與健康之所寄,需以豐富的學養、經驗與愛心做最妥切的醫療,責任之重,不容疏失。

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的魏火曜教授,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當名醫,要當良醫。良醫就是憑良心看病人,不論病人的種族或社會地位,都一視同仁地關照病人的健康,也許這樣好的醫師名傳出去了,就成為名醫。

俗話說的好,醫者父母心,但眾生百相,一位良醫的形象要怎麼呈現才會比較恰當呢?在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所陳列的「醫師之像」或許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醫師之像」,長 84公分,寬49公分,高61公分,位於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一樓。作品描述一位鄉下醫師在病童家裡看診的情形。小病人無助地躺在鋪了棉被的椅子上,醫師托腮審視,坐在臨時搭建的床邊低頭專注地觀察重病的孩子,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原作為邱文雄醫師(臺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第十一屆畢業校友,昭和20年,西元1945年)依十九世紀末英國畫家Sir Luke Fildes (1843-1927)的畫作《The Doctor》為範本於1969年雕塑而成。做為醫學院前院長黃伯超教授(臺大醫科第三屆,1949年畢業)暨該屆同學,慶賀畢業20週年,回報臺大醫學院的紀念,同時也鼓勵醫學院的同學,要有悲天憫人之品德。

當來到臺大醫學人文博物館參觀的時候,除了看看館內各項展示之外,不妨多留意在大廳正面後方的「醫師之像」,或許會感受到不同於歷史陳述的另一種意象。圖/文:醫學人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