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38 史瓦伯的腳踏車

(圖/文:臺大檔案館)

腳踏車是21世紀便宜又便利的代步工具之一,但是在20世紀初期的腳踏車,卻是稀有又昂貴的財產。不同的時空背景,腳踏車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價值與價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山東居住許多德籍人士,1946年史瓦伯與家眷所住的房子、家俱及腳踏車,悉數由德國軍隊供應。史瓦伯出外工作全賴腳踏車代步,每天早出晚歸,依靠微薄的薪水安頓妻小,在烽火戰亂中勉強維持生計。

1946年8月,史瓦伯不得已隻身離開青島到上海找發展機會,經上海友人徐先生邀約,前往臺灣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工作暫時穩定有著落,內心仍心繫牽掛遠在山東青島的家人。

史太太一人獨撐家計,同時也接手使用史瓦伯留下的腳踏車,嚐試出外謀生,並癡癡等待史瓦伯歸來。怎奈戰火風雨摧殘,青島局勢混亂陷入危險,再加上孫子突染重病求醫,家中經費拮据,米糧用罄,為了自立自強求生存,毅然規劃帶領全家經由上海到臺灣,以求儘速離開戰區。史太太在心中暗暗下了一個重大決定:「雖然史瓦伯已承諾歸還,但是自古忠孝如何兩全,迫不得已只好將腳踏車變賣來應變了!」

數月之後,史太太終於在當機立斷籌足旅費後,幸運的帶著全家與史瓦伯在臺灣團圓相會。後來相關公產處理單位,也因為感佩史太太的勇敢與機智決定,不再追究這一臺原本屬於公產的腳踏車。

如今我們家家戶戶都有數臺不同類型的休閒腳踏車,但是在60年前,一臺腳踏車不但身價百倍,更能解救即將瀕臨潰散的家庭,免於戰火的蹂躪,一臺平凡的腳踏車連結一個不平凡的戰亂故事,而這些感人的小故事將陸續在塵封老舊的檔案中逐一被發現。

註:故事內容編寫自臺大檔案館036001652R、036001982、036002053R公文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