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臺大對談 能源轉型解決空氣污染
因應重要臺灣風險事件而舉辦之臺灣風險社會論壇於8月1日召開,邀集中央與地方政府代表、公民團體、學界共同針對當前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問題,進行深度與談,反思我國當前能源、產業結構迫使民眾在「健康與經濟間二擇一」的困境。
臺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與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共同針對臺灣當前重要議題舉辦臺灣風險社會論壇,建立產官學界對話的空間,營造出公共風險議題的溝通平台,針對今日臺灣深沉的結構性問題,思考我國能源與產業轉型的方向。論壇一開始即邀請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士針對氣候變遷下的能源轉型進行大會引言,包含臺大張慶瑞副校長、臺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主任、中研院蕭代基研究員、海科大海洋環工系沈建全教授、海科大STS研究中心洪文玲主任等學者共同從不同角度切入思考提出相應的科學知識內容。
與會者指出,近年來不斷引發「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爭議。事實上,臺灣受限於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與高人口密度,愈來愈多研究指出,臺灣目前產業結構若不轉型,就算石化、電力、鋼鐵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已經採用最佳污染控制技術,其所造成多項污染仍無法達到WHO、美國健康標準;甚而,水污染與其他消耗性、溫室氣體都會將臺灣環境帶到環境承載的臨界點;近年臺灣空氣惡化狀況,應積極檢討全面發展從源頭管控、採取潔淨能源,藉由能源轉型途徑不僅降低空氣污染,並且再造新一波的綠色經濟。否則不但是逼迫民眾在「健康與經濟間二擇一」,更可能是讓臺灣陷入「環境與居住資源枯竭」的浩劫。
緊接著進行的圓桌論壇由臺大公衛學院詹長權副院長主持,嘉義市涂醒哲市長、雲林縣副縣長張皇珍、高雄市代表、環保署空保處謝炳輝副處長、經濟部能源局吳玉珍副局長、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執行長共同針對空氣污染與能源轉型問題對談,為何當前現況迫使公眾需在「健康與經濟」的困境中做出選擇,而中央管制跟地方自治間如何做出權衡?以不造成對立來進行轉型,因應全球正邁向的從褐色到綠色、低碳社會的驅動與競爭中。
另一論壇的焦點亦在於,中部六縣市於今年5月共同提出「禁燒生煤及石油焦政策」,面對污染地方有無自救空間,還是某些縣市就必須承受污染、為全臺犧牲健康換取經濟利益?面對空氣污染如何進行跨域的府際管理或合作、或是跨域治理?事實上,臺灣西部工業區腹地狹小,東臨3000公尺高山,燃燒生煤石油焦造成的污染可能比美國還要嚴峻,臺灣在面臨各種環境健康標準時,不應該只跟隨標準,甚至應該超越標準,但立即面臨成本提高問題。因此,除非進行產業轉型,重點發展綠色、永續、清潔的產業,「健康與經濟間二擇一」的困境將如同幽靈一般糾纏臺灣社會。
臺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網站:http://goo.gl/5rEEUu。臺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電話:3366-8422。傳真:2365-7409。聯絡人王瑞庚先生,0987-460-859 waltherz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