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40 吻仔魚是哪一種魚?

圖/文:動物博物館

吃過好吃的吻仔魚粥嗎?在臺灣的漁業食的文化中,吻仔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但吻仔魚到底是什麼魚啊?有一種魚叫「吻仔魚」嗎?其實吻仔魚是由許多種的魚類幼苗所組成的,到底包含哪些種類呢?在動物博物館內,就典藏著一罐罐小小的標本,裡面有著各種魚類的仔魚及稚魚喔!或許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建立這個仔魚、稚魚標本資料庫的是生命科學系丘臺生教授,他的實驗室以仔魚、稚魚為對象,進行相關之生物學研究。其目的是希望先瞭解主要魚種之初期生活史,然後將相關的訊息運用在漁業資源管理,及漁業生態維護的需要上。我們期望臺灣沿、近海的水生生物資源特性因而能被瞭解,進而得到比較合理的利用與對待,丘教授也將他的研究出版成書《臺灣的仔稚魚》,讓更多人可以運用。

隨者生態意識漸漸抬頭,「將大魚的幼魚吃掉,這樣會不會影響海洋生態?」的聲浪傳出,仔稚魚的研究資料在此時產生了效用,由研究資料得知吻仔魚大部分是由魩鱙魚所組成,這些魚體型小、生長周期很快、一至兩年就會死亡,但在夏季(約5至9月期間)部分海洋魚類繁殖期,魩鱙漁業作業常常會混獲到白帶魚、鰺、鯖及鰹等經濟魚種的仔稚魚。所以,現在漁業署才能針對這樣的狀況在5至9月下令禁止或是有限度的捕撈,讓我們的吻仔漁業受到管理,讓漁業文化得以延續。丘臺生教授持續地監控臺灣沿海的吻仔魚物種規律的變化,從濕標本室中一罐罐從不同沿海,在不同濃度、不同季節所收集到的吻仔魚標本,可以看到研究學者用他的方式默默的守護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