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古物.我們的歷史No42 臺灣最重要的寶石─臺灣玉

圖/文:臺大地質標本館

在礦物學上,有兩種玉的分類,分別是閃玉(角閃石類)和輝玉(輝石類),閃玉以臺灣玉最具代表性,質地細膩而堅韌。由其成分和外觀又將臺灣玉分為三大類:第一類以翠綠色為最常見的臺灣玉,佔約八九成;第二類為乳白色的「臘光玉」,玉質如羊脂般的晶瑩剔透,數量不多;第三類為最稀有的「貓眼玉」,因將貓眼玉拋光打磨之後,中間會出現如貓眼般的明亮光線,目前全世界的閃玉當中,只有臺灣玉具有這樣的特徵,故得此名。

臺灣玉出產地點位在花蓮市壽豐鄉的豐田,但在當時,人們眼中只有石綿,直到1956年,這些位於石綿旁邊的「廢石」再次被人注意,經過眾多地質學家的鑑定之後,才確認出其即為「閃玉」,當這個消息一傳出,人們便趨之若鶩,形成一股採玉的熱潮,甚至在當時一碗麵只有2塊錢的年代裡,臺灣玉就有了每公斤達35元的高價,不過,也因為人們大量的開採和破壞,迫使臺灣玉在1983年的開發便畫下了句點。

那麼,這麼珍貴的臺灣玉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一億年前,花蓮還是一片汪洋,在海洋地殼上面堆積了一些深海沉積物,直到6000萬年前,臺灣第一次的造山運動把少部分的海洋地殼擠碎,並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把這些碎塊變質成「蛇紋岩」,將深海沉積物變質成「黑色片岩」,到了大約600萬年前,臺灣發生第二次造山運動,這些變質岩才被擠出海面,而豐田這個位置正好有許多形成閃玉的條件,從蛇紋岩取得大量的鎂、黑色片岩取得了矽酸鹽、以及附近大理岩取得了鈣,加上當時的高壓變質環境,才孕育出如此豐富的臺灣玉。

對臺灣玉原礦有興趣者,地質標本館目前有展出由當年前往豐田證實的臺大地質系譚立平教授所贈的礦物標本,歡迎蒞臨參觀。

更多介紹詳見:臺大地質科學數位典藏博物館http://nadm.gl.ntu.edu.tw/nadm/cht/class.php?serial_type_1=2&serial_type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