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中心 「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
金門,舊稱浯江、浯洲,十四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在上個世紀的後半葉間,金門從貿易僑鄉一變而為戰爭對峙的前線,宛如冷戰的縮影。又在解嚴開放後,化身為臺海兩岸交流的另一種「前線」。身處如此不尋常地方的金門人,是如何對應出自己的尋常生活? ●第一講 邊界與跨界:東亞視野下的金門●
日期:8月23日 星期二 20:00~21:00
地點: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
主持:劉名峰(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講:江柏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主任)
金門,作為歷史上的僑鄉,藉由海外移民帶入了各種觀念思想、物質文明。然而在1949年之後,卻成為國共對峙、世界冷戰的前線,軍事治理對地方社會有著嚴密的控制,直到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2001年的小三通,重新縫合金門在閩南區域的地緣關係。我們將以這個特殊邊界的案例,探討其軍事化及跨界的歷史變遷。 ●第二講 多重邊緣化的不安:金門的解嚴與民主化之路●
日期:8月30日 星期二 20:00~21:00
地點: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
主講:翁明志(金門新願景工作室創辦人)、戚常卉(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名峰(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9~1992年間,金門成為國共對峙的第一線,在軍事統治下,金門人的權利遭受到重重限制。舉凡老鼠尾巴、女性身體、乃至於籃球都成為管制對象。然而,1992年終於卸下戰地任務後的金門,面臨的卻是與臺灣本島間的疏離感與本身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感。從軍事化到後軍事化的轉變,對金門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金門人又是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