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食品安全高峰會:探討參與式公共政策管理模式

「2016年臺灣食品安全高峰會」於8月30日至9月1日假公衛學院大樓101講堂、201講堂及小型教室舉行。本次活動是由吳焜裕立委 (職衛所教授借調) 國會辦公室統籌指導,公衛學院為主辦單位之一。此高峰會以國家層級廣邀有關部會、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業者,共同研討食品風險議題。

開幕致詞嘉賓邀請蔡英文總統、立法院蘇嘉全院長、楊泮池校長及陳為堅院長,表達政府、立法單位及學術單位,對於食安議題之重視。參與嘉賓則邀請到多位國外食品安全負責人及相關領域專家參與研討,包括歐盟食品安全局局長Bernhard Url、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事務局局長川島俊郎、恆天然集團亞非區品管主管Enang Fachja、丹麥時鮮公司執行長 (Aarstiderne) Annette Hartvig Larsen、及Foodwatch副主任Matthias Wolfschmidt等。各界人士參與十分踴躍,總數約有500人。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議題備受重視,舉國上下都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管理食品安全問題,建構食品雲、跨部會組織、大數據資料庫、人才培育等多管齊下。這次高峰會,邀請到食品供應鏈利害相關單位參與,包括政府、民間團體、食品業者、有關學者等,共同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將彼此意見與顧慮進行溝通交流,最終也凝聚出共識,以作為未來推廣食品安全的思考方向。

開幕典禮邀請蔡英文總統、立法院蘇嘉全院長、楊泮池校長和公衛學院陳為堅院長為高峰會致詞。總統承諾未來將投注更多資源在食品安全領域,透過建立可信之風險評估單位,以建構國人對政府的信任度,同時真正預防食安事件的發生。

致詞嘉賓與歐盟食品安全局局長Bernhard Url、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事務局局長川島俊郎、恆天然集團亞非區品管主管Enang Fachjar、丹麥時鮮公司執行長 (Aarstiderne) Annette Hartvig Larsen、Foodwatch副主任Matthias Wolfschmidt等人進行合照。

會議第一天主要探討各國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主講人包括歐盟食品安全局局長Bernhard Url及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事務局川島俊郎局長,分享歐盟及日本食安評估及管理的機制;國內部分也有政府、縣市食安管理運作的經驗分享。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康照洲首先上臺簡介國內食安現況,提出四點食安政策未來的走向與願景,包括建立可解釋及科學的標準、跨國性部會合作、積極風險預防、預警整合管理系統(機制),最後是快速預警與風險溝通等。

歐盟食品安全局局長Bernhard Url演講中強調歐盟食安局是超然中立、被民眾所信任的科學單位,特別強調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分離、風險溝通之重要性,並提醒應與國際密切合作,以確保食品安全鏈的嚴密性。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事務局局長川島俊郎為首次來臺之貴賓。他分享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之運作實務,指出食安委員會以客觀、超然、科學原則執行風險評估,並接受公眾回饋以致力於良好的風險溝通。以日本經驗來說,除了牽涉智慧財產權或企業機密,大部分的會議對民眾都是公開的,如此也會監督風險管理者並能及時因應危機情況。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林金富副署長指出,臺灣農產品、食品安全管理的困境中溝通宣導為最弱最需加強的部分,期望中央與地方共同執行食安五環政策。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蘇茂祥主任秘書指出,國內農藥殘留問題較嚴重,應尋求生產農產品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同時也應推廣食農教育,或設置可追溯農產品專櫃提供消費者參考。

會議第二天議題為於業界及NGO組織如何推動食品安全。主講人包括第一家澳洲國家認證之奶粉「恆天然合作社集團(Fonterra)」食安主管Enang Fachjar、丹麥第一家國家認證有機食品公司食鮮公司執行長Annette Hartvig Larsen、德國FoodWatch(歐盟非營利組織)副主任Matthias Wolfschmidt,臺灣義美食品公司高志明總經理、統一企業李明謙經理、南僑集團朱瑞姿協理等。

恆天然合作社集團食安主管Enang Fachjar演講指出,食安就是夠放心的提供食品給自己的家人食用,並以業者身分表示業者有責任提供符合消費者期望的之兼顧食品安全及品質的良好食品。

丹麥時鮮公司執行長Annette Hartvig Larsen的經驗提醒與會者,可能可以透過國家級認證(例如The Smiley Scheme System、The Danish Organic State Certification等)來增進社會信任,並且讓農夫獲得銷售管道與接觸客戶都是可以創新思考的方向。

「Food Watch」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它展現了非營利組織可以是一個積極監督與揭露不良食品產業行為的重要角色。副主任Matthias Wolfschmidt 提到,NGO應持續推動資訊透明化,改正不當食品標示等方向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第三天共識會議是最充滿挑戰的會議,開放對各議題熟悉且樂於分享見解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座談,充分討論食品身分標準、政府組織改造、添加物管理、食品業者二級驗證等議題。

食品身分標準的場次中,一致同意身分標準制度的必要性,應以補充食品安全管制與消費者知情選擇權益為主要目的,而以促進食品產業發展為其附帶功能。訂定食品身分標準不可能納入所有食品,應僅就國人日常飲食習慣所及之範圍,決定身分標準訂定之優先順序與進行風險評估的對象。除了可以現行CNS國家標準為起點進行修訂與檢討外,亦可由各種食品產業公會或協會先行提出業界標準,作為在民主體制下進一步進行公眾討論之基礎。共識結果則強調,經風險評估後之食品身分標準應僅提供業者作為安全港,保障消費者之知情選擇;在偏離標準時則連結後續的資訊揭露,而非做為強制性的查禁標準,以避免對食品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在添加物的管制的場次中,吳焜裕立法委員指出,添加物非不得使用,食品中難免有有害物質。食安政策是希望食品管理上可以達到終生吃、每天吃,而不影響健康,複方添加物未來應檢討恢復以前應以查驗登記、發給證照為管理方式,食安管理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食品安全政策應根據風險,考慮營養因素與成本效益的因素,這些資訊應充分揭露、公開,評估應客觀,以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賴、消除對添加物使用的疑慮。另外,參考歐盟食品安全局的管理方式,管理單位會做暴露評估,評估人體每天食用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評估模型分成三個階段,包含毒性評估、製程評估和市場監測,且三個階段是一循環過程。共識結論認為,未來添加物的管理應朝向建立一個獨立公開、資訊透明化,以維護科學完整性。

在食品業之安全管理與驗證的場次中,共識結論認為應修正目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其相關辦法,且呼籲衛福部應於一個月內盡速檢討目前子法的執行問題,農委會和衛福部應檢討目前的分級制度、進口農產品和食品以及小型食品業者的規範,亦應建置一權責機關負責初級農產加工品的產銷問題,最後期待政府和業者一起共同務實的推動GHP的食品安全管理。

在政府組織再造的場次中,共識結論認為應規畫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評估機構,以保障其得客觀使用科學證據做風險評估。真正的獨立包含組織的獨立、財務的透明、公開資訊的自主權,亦應確保資料文獻、評估方法、評估委員的透明化。另外,參與評估者應做各種利益迴避,於風險評估的範圍、項目界定及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過程,應與消費者和食品業者及各種利害關係人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建立消費者對食安政策的信賴。

在2016食品安全高峰會中,學習許多國外的管制和經營的經驗。以公衛學院的角度,食品安全是廣大公共衛生議題的重要一環,期待研討會激盪出的經驗與新知,能在全臺各地開花結果,對我國食品安全持續有正面的影響力。而公衛學院的莘莘學子們也能持續關注食品安全的發展,未來是否效仿國外制定身分標準、如何維持驗證的可信度、規劃組織再造的進程與合理性等,致力於預防疾病並積極創造國人福祉,從食品安全來守護人民健康與國家競爭力。

另外,本次會議也可以發現跨學院合作的重要性。人才培育須具備公衛與毒理的背景知識,也需要與農學院食品科系進行對話,了解他們所堅持的原則與考量。同時也進一步探討法律與社會科學在食安管制上面的角色與衝擊,並與商學院專才探討品質與人才培育的可能性,才有機會制定出多面向完善的食安政策。

會議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立法委員吳焜裕國會辦公室等。

會議主辦單位:臺大公衛學院、臺灣民主基金會、凱達格蘭學校、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會議協辦單位:綠色陣線、台灣環保聯盟、看守台灣、財團法人豐年社。

會議贊助單位:台灣糖業公司、台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