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倫理審查有助於提高 民眾參與檢體研究的開放程度
為了瞭解臺灣民眾對人體檢體研究的態度,「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倫理法律與社會影響」(NRPB-ELSI)辦公室之公共參與組進行了一系列公民審議的研究,發現臺灣民眾普遍支持科學研究,但是多數民眾認為,研究者使用他們的檢體之前,應該取得本人同意,同時也希望研究者告知具體的研究目的,即便這需要耗費額外的人力、時間與金錢;不過,倘若有研究倫理審查會等機制,多數民眾願意授權倫理審查會決定是否可以做其他研究目的之用,不需要再次取得他們同意。
這項研究由臺大社會系林國明教授主持,從2011年開始籌備規劃,至2016年陸續辦理了11場公民審議會議、31位專家深度訪談、1127人的全國性電訪調查,及病友團體與學者專家的交流座談會,是我國第一個深入瞭解各界對人體檢體研究態度的實證研究。相較於一般的民調,這項研究強調公民審議的精神,讓民眾在背景資訊充分且周延的情況下,對相關議題進行討論,以深入瞭解民眾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民眾普遍願意參與檢體研究,但期待研究者必須先取得本人同意,即使檢體去連結,亦然。
民眾願意捐贈的主要動機是造福人類健康,其次是希望有益於自己疾病的治療。民眾在參與研究前,期待研究者告知具體研究目的。研究結束後,如有剩餘檢體,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在經由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後,不需要經過受試者再同意之過程。但罕見疾病的患者希望保有再同意的比例相對較高。對隱私權的重視和對IRB的信任,影響公眾對再同意的開放程度。充分的資訊和討論,會使公眾比較願意授權研究倫理審查會決定剩餘檢體的利用。
這項研究顯示,雖然大多數民眾均願意參加檢體研究,但是民眾也期待研究者告知具體研究目的。不過,倘若有研究倫理審查會等機制,民眾未必要求每個未來研究都需要重新取得本人同意,因此ELSI公共參與組建議:一、研究者應切實回應民眾對知情同意的期待,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民眾更容易理解研究目的、相關風險以及將如何確保他們的隱私及其他權益,以及事後個別資訊回饋及退出的設計。二、民眾既然普遍願意參與檢體研究,若要兼顧民眾知情同意的權益與研究發展,機構應確保研究倫理審查與隱私保密值得民眾信賴、強化民眾對研究倫理審查會及隱私保密機制的認識與參與,以提升民眾授權研究倫理審查會的意願。連絡人:臺大社會系林國明教授電話:02-336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