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結束 跨領域協助產業創新永續發展

為執行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A類「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學產研鏈結人才培育計畫」,國立臺灣大學成立動植物農業產業創新領域教學推動中心,致力於產業創新之推動,而其中以傳播應用在農業產業及農村社區,是臺大首創之跨領域教學與研究,特於11月29日舉辦「跨域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全臺灣首次舉辦「跨域傳播」之學術研討會。

「跨領力」已成當前重要的學習趨勢,臺大動植物農業產業教學推動中心與生傳系主辦「跨域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傳播理論與實務為基礎,跨足環境、健康、農業、社區等議題,更特邀香港中文大學企業傳播所教授吳世家,以及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堂持續的農村開發論副教授鬼塚健一郎等兩位重量級學者進行演講,國際交流同時也深化傳播知識,與會者逾百人,迴響熱烈。

吳世家以「跨域傳播在農產業的應用-國際觀點」為題,分析其過去研究的企業案例,分享傳播科技如何與農產業結合運用,打造成功的企業形象,更提供業界豐富經驗和建議。鬼塚健一郎則以〈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Collaborative Rural Governance〉為題進行演講,分享農村治理傳播技術之應用等研究成果,亦介紹日本的經驗,達到國際交流、相互借鑒的目的,演講相當精彩。

吳世家指出,農業傳播溯及18世紀, 在發展過程中已漸次形成一門包括橫跨農業、傳播與商業的跨領域學科。現代的農業生產者(體系)及傳播要考慮到硬科學(hard science) 與軟科學(soft science) 的結合,前者告我們可以做到什麼,後者提醒我們應該做什麼。軟科學注重消費者獲利益關係人的溝通傳播,更加關注各類社會、環境、動物福祉等跨領域的議題。

她說,現今的生產者或企業需考慮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前者著重人、地球與營利,後者強調經濟、社會與環境。雖有層次的不同,都是營運者為取得社會執照(social license) 需要思考及採取相對應行動的。建議農企業與生產組織可以參考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選擇適合的項目並結合本身的核心能力,達成軟、硬科學的平衡。

京都大學鬼塚健一郎副教授從缺人力、弱活力及低度社區功能的角度切入日本農村永續的基本問題。他認為未來的農村規劃必須採取ICT的全新方式,透過數位傳播工具建立社會創新的農村治理,用技術滿足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補足農村社區功能。他建議兩個作法,包括擴大虛擬傳播,利用上網5G網絡的方式,讓農村虛擬服務更接近真實;抑或利用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慧及務聯網,使農村生活更加舒適。

研討會上午為國際學者演講,下午則分成「環境、健康傳播」與「農業、農村(社區)傳播」論文發表。分別由八位教授與研究士生,針對各領域的傳播議題進行十篇論文發表,並邀請政大新聞系教授王淑美與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林福岳擔任評論人,臺大生傳系副教授王淑美、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主任陳才教授擔任主持人,給予專業建議,雙方討論熱烈,與會者也表示受益良多。

教育部資訊與科技教育司高級規劃師韓善民在研討會開幕式致詞指出,值此108年度計劃期程之新農業產業創新教學課程已接近尾聲,舉辦「跨領域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結合產學研一起探索跨域傳播(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之理論與實踐,對協助產業創新、永續發展,非常有幫助。

「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總主持人、醫學院教授錢宗良上臺致詞肯定這項國際學術研討會。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副院長林裕杉亦代表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致詞表示,跨領域已成當前重要的學習趨勢,尤其傳播應用在各產業,可以協助各領域之發展,舉辦跨域傳播研討會,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