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52篇:東亞學生的普遍困境與可能解方
(圖/文:許炳堅教授)
A. 缺乏有系統地培養橫向跨領域能力
東亞包括了中國大陸、日本、南北韓、台灣,以及香港、澳門等地區。這裡的學生普遍地比歐美的學生還要用功於課業上,對於有標準答案的數學領域問題也表現得很出色,但是對於自由發揮的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的題目就比較拘謹而缺少創意。這種情形主要是受到整體制度與環境的影響。只要外在因素不改變,那麼期望東亞的年輕人主動地發揮創意、甚至於多從事於創業,效果不會很顯著。
(A.1) 全心全力做縱向的專業加深,而非全人教育
無論是經由「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加上申請、或是「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然後分發,每一個學系的大學入學篩選都由少數幾門課來決定。因此,東亞地區的學生從中學開始就全心全力地做縱向的集中鑽研,以便擠入自己心中的目標大學與學系。進入大學部就讀之後,繼續全心全力地做縱向的專業加深,以便接著進入心目中的研究所碩士班。
相對地,歐美大學的入學方式比較多元,而且富有彈性。他們的年輕人從高中階段起就有機會與興趣做廣泛的知識涉獵。有些學生的拉丁文造詣很深,又有些學生深入研究莎氏比亞(Shakespeare)的創作,還有些學生對於貝多芬(Beethoven)的交響曲、奏鳴曲情有獨鍾。例如,哲學問題就包括在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科目裡。
大學部的課程安排,除了各個學系的專業科目來達到加深目的之外,還有通識課程來負責加廣的任務。如果執行得當的話,通識課程不失為培養橫向跨領域能力的好方法。可惜很多大學缺乏宏觀的整體規劃,通識課程經常被專業課程排擠為配角,被當成「營養學分」看待,就如同正餐後的甜點一樣可有可無。
因此,年輕人在大學裡並沒有獲得系統化培養橫向跨領域能力的幫助。年輕人的學習「隔間」(compartment)化,隔行如隔山、對其他領域知道得很少,無法觸類旁通。畢業後進入職場,如果遇到環境有了新的變化,他們的反應相當地僵硬、缺乏彈性,無法有效地應變。
(A.2) 職場決勝點:橫向跨領域能力,觸類旁通
是否擁有良好的橫向跨領域能力,可以用幾種方法來衡量。其中一種就是孔子提出的「舉一反三」,亦即討論一件事情可以從(橫軸與縱軸數值分別是)正值與正值的第一象限之角度來看,或者換到負值與正值的第二象限之角度來看,也可以改為由負值與負值的第三象限之角度來解說,甚至於由正值與負值的第四象限之角度來辯解。更進一步而言,如果把立場回到都是零的原點也加進來,就成了「五行」啦。
在此,我們探討幾個實用的例子。首先是法庭辯論,一件黑白分明的事情不需要拿到法庭裡去攻防,浪費寶貴的法律資源。一定是進入中間的灰色地帶,雙方都認為自己的理由比較充份,才需要在法庭裡唇槍舌戰一番。原告所持的論點與被告所持的論點,就分占著不同的象限,不一定是直接對角線的互相衝撞。一位有名的律師經常要為表面看起來居於劣勢的一方辯護,舉一反三的功力正可以派得上用場。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高科技產品的開發。甲公司推出一個創新的產品,經常會先申請專利權做為保障,防止其他公司的侵權行為。乙公司的研究發展團隊就要換位思考,轉到與甲公司團隊不同的象限去努力,才不會被指控模仿或者抄襲。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客戶服務人員,不要停留在公司推出產品的原先想法上。而是要從顧客使用的角度來看,究竟有什麼不方便、甚至需要改善的地方?英文成語Put oneself in somebody''s shoes (站在他人的角度或立場考慮問題) 就是這個意思。
檢驗橫向跨領域能力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抽離專業之後個人還有什麼謀生能力?如果用武俠小說的術語來說,就是不用本門武功還能否與其他人爭勝?
其實,很多在事業上有大成就的人,並不依靠在大學時期的專業訓練。例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只念到小學三年級,根本沒有進大學拿學士學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先生念的是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前身是中國海專),與後來的事業關聯性並不大。還有,大陸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先生在大學主修的是英文,與後來事業的電子商務關聯性也很小。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創辦人比爾蓋茲先生只念了哈佛大學一年級,蘋果公司(Apple Corp.) 創辦人賈伯斯先生只在大學念了一學期,他們的事業成就都大大地超出學校專業之外。
(A.3) 卓越的系統整合能力、推銷能力,能言善道
東亞的學生從小學起就被灌輸觀念,務必要抓好基本的技術,也就是把馬步蹲好。其實對產品或者服務降低成本(cost down)之外,增加價值(value up)更為重要。
台塑集團王永慶創辦人殷勤地勸導大家:「勤勞樸實。止於至善。」這話含有很深刻的意思。我們體會到:前一句是必要條件,強調的是工作的效率。每一個人在職場上都要做到使命必達,大家團結合作來爭取團隊的成功。後一句則是充分條件,強調的是辦事情的效果。每一個人在職場上要精益求精、發揮領導力,持續地改善產品與服務的品質,進入嶄新的境界。
歷來成大功、立大業者,都有非常卓越的系統整合能力,也就是迅速找出可以大賣的產品。他們並且善長於推銷,算是能言善道,平常指的是一個人很會說話。如果參閱《孟子.盡心下篇》的原文,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則「言」與「道」的意義就更為深遠。
(A.4) 「傳道」互補於橫向跨領域能力
唐朝韓愈在<師說>一文的開頭就提醒大家「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在最前面的領頭位置,接著才是受業,然後是解惑。
從現代學問的脈絡來看,從廣義哲學(general philosophy)起源,接著是方法論(methodology),然後是方法(methods),再其次是衍生出來的演算法(algorithms)。兩相對照,傳道對應於廣義哲學,而受業則對應於演算法的位階。
要培養橫向跨領域能力,也可以從源頭的傳道與廣義哲學著手,整個思路是相通的,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是也。
人生所面對的三大因素,是空間(space)、時間(time)、不確定(uncertainty)。老子倡導的陰柔道主要著眼於處理與掌握不確定。換一個角度來看,孔子贊周易,易經採用不斷線的陽爻、與斷線的陰爻。六爻卦可以得六十四卦,也是來占卜與推測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