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是登山常見的運動傷害

(圖文: 臺大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

踝關節扭傷是登山常見的運動傷害
踝關節扭傷是登山常見的運動傷害,郊山也就罷了,一拐一拐下山就醫,爬多天高山時受傷就慘了,沒辦法走,要叫直升機嗎? 幾件重要的事請山友注意:在山上時:
1. 穿有保護到踝關節的半高筒或高筒登山鞋較不會扭傷
2. 護踝或至少彈性繃帶應是醫療裝備的一部分
3. 踝關節扭傷痛在外側,有時腫痛鞋子會穿不下,過幾天可能會瘀青⋯⋯
4. 受傷後請立即以護踝或彈性繃帶固定,口服止痛或抗發炎藥,若能休息就先不要走
下山後:
1. 若還腫痛請就醫,確定是否有骨折? 並以超音波確認韌帶傷害多厲害
2. 最常受傷的是踝外側「前距腓腸韌帶」(ATFL),有時會合併「跟腓韌帶」(CFL) 或其他韌帶受傷。
3. 第一個月好好固定極為重要,要依受傷程度使用適當的護踝
4. 之後要配合復健運動,以恢復關節角度、肌肉力量與關節靈活度。
5. 手術一般不需要,除非有厲害骨折

鐵腿是登山常見的問題
鐵腿是登山常見的問題,學術上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or DOMS),以下資訊供大家參考:
(1) 與肌肉過度的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 有關,想想您在慢慢蹲下去的過程,大腿四頭肌須出力穩住膝關節,但實際上是在伸長。
(2)常見在登山時的陡下坡,腳下踏時為穩定膝關節與踝關節,大腿前側肌肉或小腿後側肌肉需作很多離心收縮。
(3) 爬山結束後第二天才開始痛起來,一般在一星期內自然會好。
(4) 常鍛鍊,例如常爬山並有長下坡,就較不會發生,發生後疼痛也會較輕微。
(5) 原因和肌肉組織的廣泛性小傷害有關。
(6) 抽血會呈現肌肉酵素上升,如 CK, LDH 等
(7) 超音波檢查顯示肌肉變白,顯示水腫發炎等現象(from Radiopaedia)。
(8) 最新統合分析發現「左旋肉鹼」(L-carnitine),一種常用於健身與減肥的營養補充品, 可有效減緩鐵腿的嚴重度
(9) DOMS 與「乳酸堆積」無關,運動當下就在疼痛也不是,是肌肉痛不是關節痛。

登山最常見的骨折
登山最常見的骨折,無疑是橈骨遠端骨折(Colle''s fracture),有幾件重要的事要提醒山友:
(1) 常發生在跌倒用手撐地的情境
(2) 常發生在 50 歲以上熟女
(3) 與骨質疏鬆有關
(4) 急性受傷時要抬高並設法固定,下山後趕快去急診
(5) 若確定是橈骨遠端骨折,建議手術處理
(6) 手術完要復健,避免關節沾黏與手部無力副作用
(7) 小心韌帶受損、神經傷害,與手指關節角度受限等副作用。

登山杖到底對膝關節有無保護作用?
登山杖到底對膝關節有無保護作用? 一篇早年的研究已回答這個常被問的問題! 說結論 :
1. 下坡時登山杖可有效減少膝關節股骨和脛骨間的受力。
2. 原理可能和持杖時重心向前,力量部分由登山杖分擔, 膝關節受力減少有關。
3. 研究是使用雙登山杖方式測量。
4. 但有另外的研究說,帥帥的拿雙杖平路走,對膝蓋是沒有保護作用的,「下坡」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