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數位時代系列第54篇:人生成功的平順第二條道路

圖/文:許炳堅教授

A. 曲折第一條道路:高增益邏輯,平順第二條道路:低增益邏輯

東亞的年輕人從進入小學就讀開始就被鼓勵要多專注於學業上,強調的是誰的智力、腦力比別人好,也就是智力商數(I.Q.,intelligence quotient) 的分數比較高。然而每一個人的智商發展在四歲之後、特別是進入小學開始,就趨於穩定。即使多讀了好幾本書,也只是知識量提高了,對於智商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專業教科書所規範與引導的道路屬於人生的第一條道路,強調的是個人聰明才智的智力商數。這一條道路的兩旁有非常地明確的標示,很容易遵循。許多年輕人一窩蜂地擠在這一條道路上,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心裡也很踏實。可是當他們遇到困難或者挑戰時,經常會畏縮與後退,尋找各種藉口來逃避。

相反地,很多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並不是依靠學校裡的老師把專業內容從頭教到尾的。例如,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只在哈佛大學念完一年級,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只在大學念了一學期,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只念完小學三年級,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甚至連等同於小學的私塾都念不起。他們並不與一般人擠在人生曲折的第一條道路上,而是走在平行的第二條道路。「平行」強調的是同時存在,而不是有時間上的先後差異。

在第二條道路上,除了智力商數之外,其他的指標性商數也同等地重要,包括了:情緒商數E.Q. (emotional quotient)、社交商數S.Q. (social quotient)、逆境商數A.Q. (adversity quotient)、與領導力商數L.Q. (leadership quotient),等。

(A.1) 高增益邏輯是擁擠的第一條道路,低增益邏輯是平順的第二條道路

我們拿高中數學課本所教的數線來說明,一個平面上可以有相互垂直的兩條數線。東西向的水平線用作實數軸(real axis),南北向的垂直線用作虛數軸(imaginary axis)。這兩條數線把平面分割為四個象限(quadrant),分別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與第四象限。一般人習慣於停留在第一象限的舒適圈裡。然而,萬世師表的孔子鼓勵大家要做到「舉一反三」,也就是要能夠由其他三個象限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如圖一所示,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系統的組成單元其增益值很大,系統的成本函數(cost function)就會如圖二(a)「高增益邏輯」(High-gain Logic)的情況,這對應到人生正常的曲折第一條道路。在此,增益(gain)是輸出相對於輸入特性曲線的斜率。

努力去追求解答時,會因為成本函數「吸引力」(gradient-descent)的緣故而落在起始數值附近的局部最佳解答,這是因為大家採用「牛頓法」(Newton-Raphson method)來處理非線性問題。如果想要逃離局部最佳解答的糾纏,就必須反抗成本函數的引力而做到淺出的「翻山越嶺」(hill-climbing)動作。這將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效果並不好。

自然界還存在著另一種情況,就是系統組成單元的增益值被降得很低,成為圖二(b)「低增益邏輯」(Low-gain Logic)的情形,這對應到人生成功的平順第二條道路。這時候想要逃離局部最佳解答就省力多了,只要認真使用一些力氣就可以在成本函數曲線上自由滑動,順利地找到各個希望的解答點。

(A.2) 高增益邏輯強調靜態的形,低增益邏輯勢強調動態的勢

高增益邏輯強調靜態的形,對應了:
•陽剛、高調、表面、靜態;
•擁擠的職場紅海;
•追求降低成本;
•重視實數與現在。
處於高增益邏輯狀況的人喜歡講理,也就是正常的情況。這說明了: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低增益邏輯強調動態的勢,對應了:
•陰柔、低調、深沉、動態;
•海闊天空的職場藍海;
•追求提高價值;
•重視虛數與過去、未來。

處於低增益邏輯狀況的人喜歡講道,也就是反常與非常的情況。這說明了:窮小孩可以創業成功,反敗為勝!講「道」包括:在家裡講愛,在工作上講利,對強者講禮,對弱者講仁,面對衝突講法,高手則最會講故事與新鮮事。

歷史上出名的軍事戰役,大部份是以寡擊眾、出奇致勝的。三國時期的孔明、又稱諸葛亮,演出的草船借箭、與空城計,都是在其他人看衰的情況下扭轉局面的低增益邏輯作法。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時,劉邦任命的大將軍韓信也有許多佳作在低增益邏輯的情況。首先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韓信先派人假裝修築棧道,造成漢兵預定從原路打回關中的假象,誘使防守的對方軍隊把重兵擺在棧道口,但漢軍卻繞遠路從難走的陳倉故道打回關中!另一場戰役是討伐魏國,利用陶罐與木筏綁在一起做成了體積很小的工具來渡過黃河。接著在齊國,面對楚國猛將龍且率領的二十萬精兵,韓信利用水淹來破了楚軍的主力。總結而言,被尊為兵神的韓信能夠善用地形地物,設計出每一場戰役的獨特戰法,把低增益邏輯發揮得淋漓盡致。

(A.3) 賈伯斯的Stay Hungry 是高增益邏輯,Stay Foolish 是低增益邏輯

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於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畢業典禮致詞時勉勵年輕人的兩句名言,我們要加以善於運用。第一句話Stay hungry 對應的是高增益邏輯,比賽的規則一清二楚地,大家都可以參與。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很多年輕人從小到大就擠在這曲折的第一條道路上。

賈伯斯的第二句話Stay foolish 對應的是低增益邏輯,讓大家感覺很模糊、滿頭霧水。其實,他建議大家要「看得開,放得下」,千萬別斤斤計較。只有少數人能夠真正地看得懂,體會出箇中的含意來,快樂地踏上平順的第二條道路上。

有智慧的人可以分辨得清楚:何時應該走在人生曲折的高增益邏輯第一條道路上,其它時候則走在人生平順的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上?

(A.4) 孔子提倡天道在高增益邏輯,老子提倡陰柔道在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的開場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講得很清楚,為整本經書定了調。

「道」這一樣(不限制是具體的東西、或者抽象的南北)大家可以談論,但是「道」並非固定的一項。在《道德經》裡,老子談論了(暗陰版) 絕對的陰:道是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也談論了(柔弱版) 看得見物質裡相對的陰:道體現在雌性、嬰兒、水,與聖人無為。這是走在人生平順的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上。

至於孔子,則談論了「天道」,屬於制度層面的,包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分際與守則。這是走在人生曲折的高增益邏輯第一條道路上。

一般人比較在意的是「人道」與「地道」。綜合起來,整體依循了《道德經.第25章》的內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事物的「名稱」可以被指定,但是名稱並非固定的。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朝代,可以有不同的名稱。而且,同一個名稱在同一個時代也可以描述不同的事物。例如,「院長」可以是尊崇的政府五院院長、譬如行政院長,也可以是法院院長,也可以是大學裡的學院院長,也可以是醫院院長,等。完全要看前後文的內容來決定。

(A.5) 東亞年輕人與學者們習慣於高增益邏輯,對於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很陌生

傳統上,東亞年輕人與學者們習慣於走在人生曲折的高增益邏輯第一條道路上,對於平順的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卻很陌生、也很害怕。反之,歐美人士覺得走在平順的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上很有親合感,非常樂於享受。

就拿創新來說,「創」代表要破壞現有的框架,對於走在人生曲折的高增益邏輯第一條道路上的東亞年輕人而言,執行破壞非常地困難、並不容易做到。反之,對於走在平順的低增益邏輯第二條道路上的歐美人士而言,只要稍微用一點力氣就可以滑出現有的局部最佳解答,走出框架真是易如反掌。所以在歐美,每一個時代的創新,如雨後春筍一般、接連不斷地冒出來!